额叶脑膜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江涛构建脑胶质瘤基因图谱推动更加精确
TUhjnbcbe - 2020/10/27 15:36:00

神外前沿讯,据《医师报》报道,自年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CGCG)成立后,我国脑胶质瘤临床科研事业取得飞跃性发展:开展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构建国内最大的脑胶质瘤生物样本信息库和基因组学数据库、《CGCG成人弥漫性脑胶质瘤临床指南》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江涛教授表示,中国脑胶质瘤治疗,虽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首部中国指南已在国际期刊刊发,10余年来,我国脑胶质瘤临床科研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由CGCG发起的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先后获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并构建了国内最大的脑胶质瘤生物样本信息库和基因组学数据库。

该数据库已收集具有完整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的脑胶质瘤样本例,其中例已完成芯片、测序等高通量检测。这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癌症数据采集标准,而且基于数据库分析,可推动我国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相关数据已向全球科研工作者开放,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29医院及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等国家7个实验室被推广、应用。

前不久,《CGCG成人弥漫性脑胶质瘤临床指南》在国际著名癌症期刊《CancerLetters》上发表,为规范国内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我国脑胶质瘤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值得自豪的是,这是由中国学者牵头制定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英文指南。该指南充分考虑了国人脑胶质瘤的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更加适用于中国人群。

既往,只有发达国家的权威研究机构能发布国际临床指南,我国乃至亚洲在这一领域都处于空白状态。此指南的发布意味着我国脑胶质瘤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信这部指南将架起一座我国脑胶质瘤学科与国际沟通的桥梁,对于我国神经肿瘤学走向世界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20年来,脑胶质瘤的研究已成国内外发展最为快速的神经科学分支学科之一。其中,困扰我国脑胶质瘤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从业人员分散和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目前我国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临床医生和专职研究人员约有人。

医生分布在神经外科、头颈外科、神经影像、放射治疗科、神经病理科、肿瘤内科、康复治疗科等,医院层级不同而呈现较大差距;从事脑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约有人,分散在各大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医生和研究人员尤其缺少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针对这种局面,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专委会为从业者搭建起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引导和推动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成熟,肿瘤全基因组测序开启了脑胶质瘤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的全新时代。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构建恶性脑胶质瘤全景图谱,实现全基因组测序指导下更加精确的恶性神经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脑胶质瘤临床研究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也越来越凸显交叉学科的作用。如脑胶质瘤患者的癫痫发病率约为30%~50%,瘤性癫痫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基于磁共振体素的损伤-症状多元回归分析技术,我们绘制了瘤性癫痫全脑风险图谱,将肿瘤占位与癫痫发生的空间对应关系从脑区水平精确至毫米水平,预测癫痫发生准确率由73.5%提升至93.9%,从而显著提高影像学检查对瘤性癫痫风险的预测能力,指导手术精准切除,有效降低了术后癫痫发生率。

此外,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基因表达谱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并发现与瘤性癫痫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为探索瘤性癫痫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往我们多是“各自为营”、“单兵作战”,相关学科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不够,阻碍了脑胶质瘤研究的进展。组建涵盖多学科与不同研究方向的临床学家与科学家专门组织,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交流,将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共同推动我国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医师协会批准成立脑胶质瘤专委会根本原因所在。

素材来源:6月16日《医师报》)

-TheEnd-

回复“于书卿、张玉琪、江涛、季楠、马文斌、李文斌”等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凡是我们专访过的专家,都可以帮助患者预约就医渠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涛构建脑胶质瘤基因图谱推动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