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豆瓣88分,8千万美金投入收获12亿票
TUhjnbcbe - 2024/4/4 19:32:00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https://m.39.net/disease/a_9111527.html

马丁·斯科塞斯用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收获12亿票房,很多人二刷甚至三刷却依然看不懂电影真正想说什么。这部由美国著名小说家丹尼斯·勒翰(DennisLehane)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禁闭岛》,剧情的烧脑程度堪比《盗梦空间》。

今天,筱米就将从电影的三重反转剧情、影片的拍摄手法以及发人深省的电影背后的故事,这三个方面来和你聊一聊《禁闭岛》这部电影。

悬念四起的三重剧情,暗含的是一场人性的自我救赎

电影播放到结尾的时候,看到评论区的弹幕里,还有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主角一下子就清醒了、主角不是清醒了么?怎么又糊涂了?其实,这些看不懂的内容,恰恰是因为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三重故事架构。这三重架构层层递进,却又反转得出乎意料。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在第一重故事架构中,莱昂纳多化身为警察泰迪,和自己的助手查克乘船来到了位于禁闭岛的监狱。这座监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关押的囚犯。

禁闭岛监狱四面环海,唯一和外界联系的地方只有一个小码头。而在岛的背面,被悬崖峭壁所包围,想要自由进出难于登天。

同时,监狱所关押的犯人,全部是有着高度危险系数的精神病杀人犯。

狱警们求助于泰迪,找到那个杀了自己三个孩子的女犯人瑞秋。

在第二重故事架构中,泰迪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谜团。比如,瑞秋消失的房间里,那张写着67号犯人的纸条;明明每天都有人值班,但瑞秋就是这么消失不见了……而伴随着他的深入调查,他也向助手查克坦露了自己调查的真正目的。

原来,泰迪主动请缨前往禁闭岛调查,并非为了失踪的女犯人,而是为了寻找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莱迪斯。正当泰迪打算前往监狱看管最为严格的C区域一探究竟时,狱警却告诉泰迪,瑞秋找到了。

瑞秋的事情算告一段落,但对于泰迪来说,他的真实任务才刚刚开始。但在第二重故事结构中,狱警和泰迪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泰迪觉得自己无论到哪里,狱警都会找到他,他觉得自己身处于监视之中。狱警和泰迪的身份从第一重中的互帮互助,开始进入到第二重中的互相敌对。

在第三重故事架构中,泰迪在C区域找到了关键线索,带着助手准备前往神秘的灯塔实验室寻找莱迪斯。半道上,助手却突然失踪,生死不明。泰迪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那个实验室,他独自前往实验室解救助手。

然而到了实验室,整个剧情再次反转。泰迪苦苦寻找的莱迪斯正是他自己。泰迪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物,真正的莱迪斯在两年前杀了自己的妻子后,就来到了禁闭岛监狱。而“泰迪”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禁闭岛的医生为了治疗他的精神病所设计出来的故事。“助手查克”也不是别人,正是莱迪斯的主治医生肖恩。

那些始终出现在莱迪斯周围的狱警,其实都是为了保护他完成整个治疗的“守护者”。

获奖无数的导演,让人烧脑的故事讲述手法

说完了电影大概的故事架构,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相信不少电影迷一定听过他的大名。从他拍摄第三部电影开始,几乎是每部电影都能获奖。他的代表作包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出租车司机》、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的《好家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无间行者》等等。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这部《禁闭岛》在内,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和马丁一共合作了6部电影。这些电影分别是:《白城魔鬼》(上映时间未定)、《华尔街之狼》、《无间行者》、《飞行者》以及《纽约黑帮》。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拍摄手法,这就像是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留签名的方式一样。熟悉他们的人,只需要看一下,就能大体猜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

马丁·斯科塞斯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工作:

我的工作就是在剧情电影中用影像进行表达。导演在视听风格上的选择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有效地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一种情感体验,讲好一个故事。

整部电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镜像视角下的叙述方式,也正因为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才让整个故事中不断加入的“闪回”画面有了更多的合理性。

当泰迪开始进入到禁闭岛之后,因为停药的关系,他开始不断做梦。那些梦境的闪回片段,包括他死掉的妻子以及参军时的纳粹集中营。然而这些闪回的画面,看似独立,实际上互相之间有所关联。

纳粹集中营的画面里,那些冻死在关押区的尸体,让泰迪自责没有早点去拯救他们。而梦境中拥抱的妻子要么变成灰烬消失在怀抱中,要么被浸泡在血液中,这些也让泰迪深深自责,自责自己身为警察居然没来得及救妻子。

利用插叙、倒叙等方法加入的闪回画面,有点像是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粗看上去打乱了完整的故事,但实际上,通过各种信息打碎重组后,能让观众在这些散落在角落的镜像中,去找寻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信息。

除了马丁导演最擅长的闪回画面外,他还利用了电影的空间艺术,将整个剧情的节奏变得更加惊悚。

在《电影、空间和艺术》一书中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只要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似乎就成了它总的感染形式,这正是电影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常见的不管是悬疑类电影还是惊悚类电影,甚至是鬼片,无一例外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在《致命ID》这部影片之中,整个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破烂的汽车旅馆内。而在《禁闭岛》这部电影中,由于暴风雨的原因,船只无法停靠,加上苛刻的地理环境,整座岛就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孤岛。

密闭、隔绝的空间可以给空间增加神秘感,同时加强紧张和刺激的节奏。这样具有强烈艺术渲染的拍摄手法,往往会给观众带来更具影响力的视觉效果。

除了画面和拍摄取景之外,《禁闭岛》的剧情设计,也堪称鬼才。如果重新回放那些“穿帮镜头”,会让人想到毛孔都竖起来。

泰迪刚刚开始调查瑞秋失踪时,被审讯的卡恩斯太太问助手查克要一杯水。仔细看那个喝水的画面,卡恩斯太太的右手里是没有杯子的,而等她做完喝水的动作后,杯子出现在卡恩斯太太的左手边,并且已经空了。

这样的镜头,在影片中出现非常多,就像泰迪在梦到妻子的时候,明明在正面的镜头能看到妻子右手拿着一个酒瓶。然而等到镜头从侧面拍摄的时候,妻子做着握酒瓶的动作,但手里根本就没有酒瓶……

这些所谓的“穿帮镜头”,其实都在向观众暗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泰迪想象出来的。不管是妻子还是审讯中的卡恩斯太太。导演刻意设下的伏笔,也就是所有的视觉都是幻境,只存在与泰德脑中。

而这样的情景,只有在叙述者为第一人称时,才可能实现。环环相扣的剧情,巧妙的拍摄处理,回归导演的奇思妙想,这些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由这些小闭环组成的剧情,撑起了整部电影的故事。它们都是主人公虚构的想象,却又代表着主人公内心对于找回自我,恢复清醒的渴望。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较量,人性与欲望的精神纠葛

影片发生的真实背景,在年。那些二战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士兵,陆续卸下武器,回到家中。然而,经历过战场,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生一定会就此发生改变。他们正常的人生轨迹,已然发生了偏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制片人BenGervais曾经说道:“在看完一段战争场面后的四十分钟,那些人还在颤抖。”

即便是从上帝视角来看一段战争场面,都会让人不寒而栗,对于那些亲临战争的人来说,这样的记忆又怎能轻易抹去。

在战场上,每个士兵的神经每分每秒都要高度紧张。即便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你不知道会不会从某个角落冲出来一个人和你同归于尽。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的战友,可能下一秒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身在安全地带,却依然会有拿枪的影子在

尤其是看着一个无辜的平民在眼前死去的时候,内心的无力感和自责感可以瞬间压垮一个正常人。当影片中的泰迪看着无辜平民尸横遍野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无力,他自责自己没有及时救下他们;当缴枪投降的纳粹士兵被枪杀的时候,泰迪又一次感到无力,他无力控制自己内心的报复情绪,即便这些人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回到家后的泰迪,不出意外的患上了创伤后遗症。他只能整日借酒消愁,依靠酒精来麻痹自己。要么就是在外破案,整日不着家。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但过不去心理上的那道坎。也因为这道坎,导致妻子觉得泰迪对自己日渐冷漠,从而患上了精神疾病,亲手杀了自己的三个孩子,然后再让泰迪杀了自己,寻求解脱。

战争带来的后果,发人深思。而影片中关于人性的拷问,也同样让人陷入沉思。

不同于其他监狱,禁闭岛监狱里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话语权。监狱里的犯人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而是失去了心智需要拯救的病人。

在二十世纪50年代,精神病医生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分歧,一部分为“传统生物学治疗模式”的支持者,另一部分为“精神分析治疗模式”的支持者。而影片中的考利医生,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模式”的坚决拥护者。

每当泰迪称呼监狱里的人为“犯人”的时候,考利医生总会严肃纠正说:“病人”。

考利医生不想放弃每一个病人,所以在泰迪到了禁闭岛监狱的两年里,他和肖恩医生不断努力,试图通过更为人道的“精神分析”来帮助泰迪找回自己,恢复神智的清醒。

然而,这个治疗方法却被主流社会所诟病。首先是治疗时效没有保障,就像泰迪是在两年之后,才恢复清醒的,但更多的人可能依然在浑浑噩噩中。另一个,是投资成本巨大。为了治疗泰迪的病,考利和肖恩两位医生加上整个监狱的狱警和看护,都在泰迪找回自我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就像考利医生一开始提到的“瑞秋”一样,他们如何对待这个幻想中的“瑞秋”,其实就是在如何在现实中对待泰迪。这样耗时耗力的治疗方式,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在浪费资源。

主流社会更喜欢快速有效却不怎么人道的“生物学模式”——手术治疗。对于轻度患者来说,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可以让他们比较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起不到明显作用时,他们会选择精神外科手术。这种手术的做法,是用钢针穿过人的眼睛,到达脑前额除,然后挑断脑前额叶外皮的链接组织。这样一来,病人就会减少发病,看上去很听话。这种手术曾经在年到年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

然而,这样的手术存在非常多的后遗症和风险。因为当时医疗设施有限,医生往往是凭借着感觉对病人大脑乱捣一气。些病人直接死于手术或是因为手术后遗症而自杀;有些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残疾。

最多的情况是,病人精神病症状有所减轻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病人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孤僻,迟钝,麻木,神情呆滞,任人摆布,从此一生就生活在无尽的虚无之中。一个母亲这样描述她接受过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女儿:“我的女儿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身体还在我身边但她的灵魂却消失了。”

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亲姐姐,也曾接受这一手术。手术的结果,是肯尼迪小姐成了一个“木头人”,终身生活不能自理。

然而,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这些失败的个例并不算什么。人们甚至开始追捧这项颠覆人性的技术。手术的发明者莫尼斯还因为这种手术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一直到年,在苏联精神病理学家瓦西里·加雅诺夫斯基的强烈建议下,苏联政府最先宣布全面禁止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年的时候,这项手术才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最后:

影片的最后,《禁闭岛》给出了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恢复理智之后的莱迪斯,第二天似乎又回到了泰迪的身份里。然而,当肖恩医生在背后叫了一声“泰迪”的时候,泰迪并没有回头。

当年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盛行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借着这个由头,将亲人送去做这个手术,只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人性在自私面前,变得那么脆弱。但好在,这个社会在发展,在前进,那些被扭曲的人性也最终会被摆正。

离别之前,泰迪问了肖恩医生一句话:“是像禽兽般混沌地活着,还是像人一样清醒地死去?”剧情的最后,泰迪已经做出他想要的选择。

相比较泰迪,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心底最想要的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瓣88分,8千万美金投入收获12亿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