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康弘药业的囧途与明天 [复制链接]

1#

《多肽链》原创出品作者|严睿

发生在康弘药业(.SZ)股价上的起起落落落,是中国创新药企当下囧途的一个典型缩影。

9月22日,康弘药业公告旗下子公司弘合生物申报的创新药KH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从KH的资料来看,这是康弘药业合成生物学平台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产品,是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药1类创新药。

而像这样的创新药,康弘药业口袋里还藏着不少。

比如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KH眼用注射液;具有国际专利的治疗性肿瘤疫苗KH;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中成药新药KH等。

“在研发创新方面,康弘药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在眼科、脑科、肿瘤等领域加大投入,在基因治疗、小分子药物、合成生物、抗体开发等方面均有布局。”

按照董事长柯尊洪的话术,康弘药业可是“紧跟全球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多点开花的。也确实,公司手里面十余个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新药在手,自然是有希望、有底气的。

然而,A股市场投资者可对这些“玩意儿”没什么感觉,况且大部分都还在临床前期的研究,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上市产生效益。

天边的金子再闪亮,也比不上手边的铜。饼画得再大,股票不涨一切白搭。

这两年,康弘药业真是流年不利。

因为出海失利,落下20亿元的资本化支出转做了财务损益了断;因为并购资产不及预期,而大笔计提商誉减值;因为集采之下医药行业的整体沉沦,叠着buff的给公司股价一路捶了下来。

眼见亿市值梦都成了黄粱一枕,康弘药业董事长带头一众高管进场增持自家股票,以壮二级市场信心,结果反被套牢在了那高高的山岗上。

这是二级市场的问题还是公司本身的问题呢?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像康弘药业这样处在成长期的典型性中国创新药企,还会有美好的明天吗?

集采

时间窗与相对论

“保大”还是“保小”,在医药行业中根本就不是个“选择题”。

于保障老百姓用药和降低医保支付压力面前,医药企业的利润收缩不值一提。

但集中采购的政策目的也绝非逼药企“让利于民”,而是倒逼过去“躺赚”的药企,加速向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

由仿及创,是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主线。只是在集采、医保目录等政策的刺激之下,这个药企必须实现转变的过程,时间窗被大大缩短了。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相对论”的问题。

医药研发本身就是长周期、重资产投入且不确定性极高的事。没有等到药品获批上市的那个“1”,无论前面研发过程做了多少工作,也只能是“0”。

而相比跨国药企,国内药企在收入规模、市值规模、盈利能力、研发投入上普遍落差巨大。这也意味着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全球TOP级药企可以通过大量的管线布局保持研发创新的领先;可以通过资本并购保持技术更新和市场规模的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不同区域市场的资源配置来对冲风险……

但这些,在现阶段的中国药企身上还很难看到。

除了如恒瑞医药(.SH)、药明康德(.SH\.HK)、复星医药(.SH\.HK)等拥有市值规模和资本实力的少数药企外,大部分国内药企在生存发展和创新转型问题上都是捉襟见肘的。

尽管近些年,在“技术缺口”相对较小的生物医药领域,出现了国内药企大规模开启追赶模式的热潮,但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价值兑现,却越来越抱持谨慎态度。

其实,整个医药市场存量最大的就是像康弘药业这种由仿制药转型创新药过程中的企业,他们发展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必须得拿捏好经营规模、创新投入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平衡点。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营收增长和创新投入上都给资本市场不断传递信心,以维持市值向上,为今后的再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相对药企创新的“慢活”,资本市场显然更容易受到短期情绪反馈的影响。

过去近两年时间,二级市场医药股的大规模杀跌,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市场对于医药行业政策面的忧虑。

如果从公司财务指标看,政策面影响的确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业绩挤压。

年中期财报,康弘药业总营收同比下降7.18%,按照公司的解释主要还是受集采的影响。

实际上,在康弘药业的营收构成中,生物药、中成药和化学仿制药几乎是三分天下,但今年上半年,受集采影响最集中的化药板块较去年营收大幅下滑32%,毛利率也下降了3.9%。

康弘药业目前主力在销的四款化学仿制药中,有三款产品是去年被纳入集采,剩下的阿立哌唑预计于11月落地集采,因此明年其化药板块业绩产出仍然会面临压力。

别以为受政策面影响的只有化药业务。作为康弘药业这些年着力打造竞争力的生物药板块,也面临“政策型降价”的冲击。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作为康弘药业核心大单品,肩负公司生物药板块最主要的营收贡献。

然而,在医保谈判中,康柏西普单价下降25%,次年又下降了17%。

尽管今年5月间,康柏西普获批第四个适应证,进一步扩大了患者用药的覆盖,但其单价也从年的5元下降到了如今的元,未来仍有大幅下调单价的可能。

竞争

惨烈难以形容

康弘药业所要面对的还不止于降价的冲击,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才是炼狱级的考验。

“对于眼底病这个领域来说,惨烈的竞争中参与方也会增加。”

在近期康弘药业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董秘钟建军用“惨烈”一词形容康柏西普面临的市场竞争,寒意毕露。

康柏西普可是康弘药业创新药的扛鼎之作。

10年时间,10亿元投入,康柏西普不仅是中国药企在眼科生物药领域“从跟随到比肩”的跨越,也是由美国以外的市场研发成功且上市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要知道,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中,治疗眼部血管病变的VEGF抗体药物是最大一支,占据市场整体份额的近三成。

而眼科VEGF抗体药物又以诺华的雷珠单抗、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和拜耳的阿柏西普,这三个独家产品形成鼎立而存之态。

医院销售数据库信息,今年一季度国内眼科用药院内销售榜单中,康柏西普以3.1亿元销售额仅次于雷珠单抗的3.6亿元,排名第二。

排名第三的阿柏西普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只有1.8亿元,但其同比销售额增幅却高达60%。

年初才获批进入中国市场的阿柏西普,正在火力全开的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实际上,在全球市场阿柏西普是妥妥的超级明星单品。

自年反超雷珠单抗之后,更一发不可收,年全球销售额高达93.85亿美元。

今年4月间,齐鲁制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技术评审机构CDE提交了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成为国内首款报产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

此外,山东博安生物和迈威生物(.SH)等国内药企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也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阶段;植恩生物与三叶草生物的类似药也在开展临床试验申请。

年雷珠单抗全球专利到期,阿柏西普的专利也将在年到期,这给了国内药企进入眼底病领域更多的机会。

齐鲁制药和上海联合塞尔等公司也在雷珠单抗类似药上做了布局。

当然诺华、拜耳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眼科VEGF抗体药物的阵地,还在不断研发新疗法、适应证,以及替代的新药,比如诺华的Brolucizumab(布洛赛株单抗)和罗氏的全球首款眼科双抗Faricimab注射液。

之所以康弘药业董秘钟建军说眼底病用药市场竞争惨烈,还因为国内一班药企正在这一领域发起冲击,信达生物的IBI、百奥态BAT、荣昌生物RC28-E……。

这个名单大概率还会继续加长。

甚至用不了三五年,抗VEGF靶向的眼科药物就会成批的上市,不仅眼下的价格体系会被继续拉低,届时康柏西普会不会被替代也未尝可知。

康弘药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生物药在康柏西普上市之后就逐渐成为康弘药业增长的重要支点,所以这个势头要延续、要放大。

眼科用药领域,康弘药业早早布局的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的1类新药KH目前的临床前疾病模型中表现出极大潜力,即将进入临床阶段;KH滴眼液也完成了Ib期临床。

此外,康弘药业借并购以色列眼科医疗器械厂商IOPtima,杀进器械和耗材赛道,以扩张其眼科产品线并为其国际化打开一扇窗。

出海

被关上了半扇的门

“短期来看,康柏西普全球试验终止对公司业绩和市场开拓肯定有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拉长,影响会逐步削弱。”

面对投资者的诘问,柯尊洪的回应多少显得无奈。毕竟康柏西普对于康弘药业开拓国际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时间拨回年10月,美国FDA准许康弘药业跳过I期、II期临床试验,直接在美开展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wAMD)适应证的III期临床试验。

中国药企罕有地拿到FDA“绿通”,也极大鼓舞了康弘药业坚定全球化的征程。

年5月,康柏西普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启动,这项计划耗资25亿元人民币的“PANDA试验”,足以看出康弘药业对于国际市场的渴求。

甚至在年12月,公司还公告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4.72亿元,用于康柏西普在全球30多国的余临床试验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及注册上市项目。

然而仅仅4个月后,康弘药业就宣布受全球疫情影响,上述项目计划终止;定增计划也因此而取消。

20亿元的项目资本化支出被转入当期损益,也致使公司年财报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当期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

尽管二级市场早闻风声,但这一消息被正式“宣判”后,康弘药业股价还是遭遇了一轮暴跌,至今已有年余,其股价尚在历史低位徘徊。

与公司股价一样被重锤的,还有康弘药业国际化的信心。

康柏西普的全球临床试验失利,意味着康弘药业最为倚重的,能正面硬刚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的超级单品,已经很难参与竞争数百亿美金的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内卷严重,中国创新药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如今,再回首康弘药业这次“不由我命”的出海,颇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感。

时局的变化,眼下又给中国创新药企的出海,关上了半扇门。

就在本月中旬,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与研究的行政命令。刺激也被认为是“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

可预见的未来,无论是生物技术往来交流,亦或是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或者注册上市,尤其在欧美市场,中国创新药企都将面临多维度的狙击。

具体到公司发展的问题上。年开始,康弘药业的生物药一跃成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营收贡献最高的板块;年中报显示,其贡献率占比为38.69%。

目前,康弘药业中成药板块占比仍在34%左右,化药营收贡献虽然持续下降,但也在26%左右。这样的板块营收结构反倒比纯粹的生物制药公司的安全边际要更高。

从产品矩阵看,康弘药业在国内上市了18个药品(其中11个为独家产品)和2个医疗器械,但其中生物药只有康柏西普这一支独苗。

从研发管线布局来看,生物药领域除了眼科用药赛道外,公司把重心投放在肿瘤治疗领域,其且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1类生物新药KH和治疗性肿瘤疫苗1类生物新药KH均处于临床Ⅱ期。

此外,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类创新药KH也在年中时,向中、美药监局双报申请进行临床试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康弘药业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项目。

信息来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制表:多肽链

9月13日,康弘药业的舒肝解郁胶囊获批成为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年在国内三大终端市场合计销售规模超5.5亿元的舒肝解郁胶囊为抗抑郁中成药。

其与治疗高血压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渴络欣胶囊等构成康弘药业中成药业务的核心产品矩阵。

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中成药新药KH(五加益智颗粒)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渴络欣胶囊新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已完成IIb期临床试验。

总体来看,虽然康弘药业受挫国际化,中短期内的增长节奏被重置,但其在国内市场丰富产品线和创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仍具有比较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在行业大盘不好时,能够稳住阵脚,降低发展风险,同样是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