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颅脑肿瘤ldquo颗粒细胞瘤 [复制链接]

1#
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oftheneurohypophysis)

1.要点(Keyconcepts)

■颗粒细胞瘤(WHOI级)是一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来源于垂体漏斗部或神经垂体的垂体细胞、发生于老年女性的罕见实性鞍区肿瘤。

■肿瘤发生的本身解剖部位是本病最有意义的特征。当肿瘤位于腺体上方累及垂体柄,且正常垂体后叶的高信号消失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2.概述(Briefintroduction)

■是成年人罕见的鞍区肿瘤,有症状的颗粒细胞瘤更罕见。

■有临床症状的颗粒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成年人,男女比率小于1:2,平均发病年龄亦有差异,分别为50和60岁左右。

■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型,后者更常见,多为尸检发现,发现率高达17%。

■好发部位为鞍上和鞍内;脊膜、脑膜、第三脑室、脑神经和大脑半球等少见部位的颗粒细胞瘤起源于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或巨噬细胞。

3.影像表现(Imagingfindings)

■MRI平扫:

①鞍区颗粒细胞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病灶,常较大,典型者直径为1.5~6.0cm,可延伸到鞍上池,多呈实性、坏死、钙化、囊变和出血等,继发性改变均不常见。肿瘤可侵犯视交叉神经和海绵窦。

②肿瘤信号无特征性。T1WI可表现为等或者高信号,T2WI可表现为等或者混杂信号(图1)。

■MRI增强扫描:均匀或非均匀性明显强化。

4.鉴别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

■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与垂体柄关系不密切。

■脑膜瘤:宽基底,与脑膜呈钝角相交,2/3脑膜瘤在显示脑组织-肿瘤界面时,还能同时显示血管环和脑脊液裂隙。20%患者可出现钙化和囊变,且囊变常位于肿瘤周边。少数患者在磁共振上可见颅骨增生,增强时可有脑膜尾征。

■颅咽管瘤:儿童或青少年鞍上卵圆形囊实性病灶,T1WI囊液呈高信号,T2WI蛋壳样钙化可表现为囊壁环状低信号,常不侵犯海绵窦和视交叉神经,临床尿崩症状常见。

图1轴位T1WI(a):鞍上池内见类圆形等信号团块影。轴位T2WI(b):病灶呈等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界清晰;轴位脑组织受压。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c、d、e):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