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6(01):48-53.张小伟,吴爱姣,沈湘萍,等.摘要1例右上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71岁女性患者,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行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患者
女,71岁。咳嗽、咳痰3个月,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两肺纤维增殖钙化灶。年4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肺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肺透亮度增高,右肺上叶(Im16)结节状磨玻璃密度影,边界清楚,直径约0.6cm(图1);两肺散在条索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部分为钙化灶。诊断: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两肺纤维增殖钙化灶。
图1肺CT示:结节状磨玻璃密度影,边界清楚(如箭头所示)图2低倍镜下肺组织内见肿瘤细胞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结构 HE×图3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可见砂粒体钙化 HE×图4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 Envision×图5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MA阳性 Envision×
完善术前检查后,年5月行VATS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解剖叶间裂,暴露出右上肺后段动脉,予以近远端分别结扎后远端超声刀离断,解剖后段静脉两分支,见后段静脉回流入背段静脉,分别结扎近远端分别后超声刀离断远端,沿后段叶间裂行后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右上肺见梭形细胞呈洋葱皮样增生伴沙粒体分布,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图2、图3)。考虑异位脑膜瘤可能大,待常规及免疫组化结果。
术后常规病理:(右上肺)异位脑膜瘤。免疫组化:Vimentin+(图4),EMA+(图5),S-,CK,TTF-1,Napsin-A,CK5/6,P63,CD31,CD34,Ki-67(+约2%)。术后颅脑CT未见异常。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
讨论
脑膜瘤是源于蛛网膜细胞的肿瘤,发生于颅外者少见,占1%~2%,主要见于头颈部,原发于肺异位脑膜瘤文献报道不足50例[1]。患者多年龄较长,一般表现为无症状的孤立性结节,亦有双肺多发者。
肿瘤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小结节,位于肺外周部实质内,边界清楚,与支气管、血管及胸膜均无明显关系,需与肺癌、平滑肌瘤、错构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炎性假瘤、硬化性肺细胞瘤、透明细胞糖瘤、副神经节瘤和胸腺瘤等良恶性肿瘤鉴别。确诊依据病理检查,显微镜下瘤组织由梭形及卵圆形细胞混杂排列,有的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并可见富于细胞的上皮样细胞巢及漩涡状结构、有的伴有砂粒体,其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免疫组化角蛋白、雌激素受体呈阴性,波形蛋白、EMA呈阳性,孕激素受体部分可阳性。肺异位脑膜瘤的组织形态学与典型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形态相似,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的肺转移[2]。本例颅脑CT未见异常。
目前文献报道的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大部分预后良好,外科手术为其最佳治疗方法,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为首选手术方式,术后需长期随访。提高对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及误治[3]。
参考文献略!平台合作联系方式
-
原文可通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