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视训练大脑的成像能力 [复制链接]

1#

思维的成像功能是我们大脑固有的,每个人天赋不一样,但只要掌握了规律,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内观法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成像能力,而且在将来的实践中还要运用到这种能力。下面是网友的一段表述:

关于大脑成像,简单的说就是大脑通过联想而在脑海中成像的问题,一般来讲,我闭上眼以后,幻想某些事务啊人物啊,都很模糊,不够清晰,首先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正常的?其次是一般来说大脑成像都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你幻想做一件事情,真能做到如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吗?达到那样的程度是什么样的一种水平?一般大脑中进行的事情,是首先通过语言提示而进行呢还是随心的?另外我朋友做的梦他都能清晰清楚的,连细节都能很好的描述出来,这是怎么回事,也是一种病吗?

成像的功能跟我们的脑结构有关;真正的视觉影像区在我们额叶部位;我们闭上眼睛的想象、观察,图像越清晰,越能展开细节与情节的内容,说明大脑的思维能力越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只有在我们的思维中才可以任意的超越时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各种壁垒;千古一瞬,与历史人物“对话”;万里之遥,镜像景物历历在目,这都是没有局限的,想象的边际没有尽头,所以,创造思维其实就是创造我们的想象;想象,我们可以有超现实的想象,也可以利用想象来培训自己的生活技能;科学家甚至发现,当—个人想像自己像迈克尔·乔丹那样投篮时,真的会提高自己的投篮技术。

这里面有什么机制?场中能量和性息的传播今天不讲;今天只从神经生物的角度探讨,神经学家发现:大脑在看东西和想象的过程中,方法不同,实际上却使用了相同的路径。看东西是外部世界的刺激通过视网膜到达初级视觉皮质,再传导至高级中枢得到确认;而想象是来自高级中枢的刺激向下传导到初级视觉皮质,最终被认知。就是这一特殊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意识到:臆想出来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观察者本身的大脑来说就跟真正看到的—模—样。

这就很有意思了:你对臆想的景象进行扫描观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当一个人看一个物体,然后想像这个物体,脑中相同区域被激活!所以,想象不是概念上的想象,它是物质意义上的改变;想象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影像系统,最终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能力,当然,想象也能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理。

我们的想象越丰富,思维的成像能力越强;首先排除那种“想入非非”的胡思乱想,训练我们有意识的主动想象,然后当意识达到某种深度,因为对信息波的敏感会出现一种似想、非想、非非想的境地;这时候,我们对信息的甄别显得特别重要了;要确定现实、想象和信息的界限,换句话说,就要分清楚,哪些是我们现实中发生的记忆,哪些是想象脑补的情节,哪些是潜意识对外来信息的接收。信息有真有假,只有心神稳定的人,才能确定对思维进行深度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