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络氨酸酶活性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119/4520123.html据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万人,占全球23.7%。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
那么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前十名里面没有颅内肿瘤,但是颅内肿瘤的危害要更大,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就是胶质母细胞瘤(GBM),占颅内肿瘤的7.3%,全球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十(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1,国外统计约为2:1或3:2,发病年龄分布很广,但21~50岁之间占62.3%,高峰在31~40岁之间。
肿瘤也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可以说,平均每4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肿瘤。而在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中,早期和晚期的生存率存在较大差别”。以早期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为例,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0%、90%和98%,“而一旦发展至晚期,五年生存率仅为3%、10%和27%。因此,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上文中我们提到的GB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之后进行放疗和化疗,但治疗选择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
许加*教授有话说
下面许加*教授在线给朋友们科普一下胶质瘤的预后治疗的一些医学知识
脑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脑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7%及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恶性肿瘤的48%。
WHO根据恶性程度将胶质瘤分为I,II,III和IV四个等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包含I~IV四个等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则集中在II级和III级。WHOIV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即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恶性度最高的类型。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2-15个月,WHOI、II级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8年,WHOIII为2-5年。
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或)规范
低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主要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约占胶质瘤30%;发病年龄较轻;常位于或靠近重要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存在不同争议与挑战。
低级别胶质瘤的术后治疗可以分为放疗、同步放化疗。如果需要实施放疗的话,需要尽早实施。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来说,术后的5个危险因素可以明显的影响预后,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依据;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是预后良好的标记,更多分子标记物在探索中;如果有放疗指征,就尽早实施,在4~8周内实施;放疗的基础上加PCV方案、TMZ方案都是可行的,以前者的证据更加充分。
高级别的胶质瘤毫无疑问,高级别的胶质瘤,首选最大限度的肿瘤切除术。1、放疗的时机: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考察放疗延迟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纳入63例WHOIII级患者及例WHOIV级患者,研究显示:放疗每延迟1天,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因此,目前NCCN指南及中国胶质瘤诊疗规范都强调在术后6周内开始放疗。
2、放疗分割剂量:有7项系列研究发现提高放疗总剂量至70Gy,甚至90Gy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并无明显生存获益,相反局部推量会带来有症状的放射性脑坏死的增加,预计出现有症状的放射性脑坏死风险为分别5%和10%。因此目前放疗剂量的分割模式就是60Gy/30次。
3、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近年来,贝伐珠单抗由于其多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被联合用于多种实体瘤当中,在脑胶质瘤当中地位如何呢?一项发表在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例胶质瘤患者,分析新诊断胶质瘤患者在TMZ标准放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是否改善患者生存,研究显示:标准TMZ放化疗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未能改善OS(15.7月vs16.1月,p=0.21),仅提示PFS有延长趋势(10.7月vs7.3月,p<0.);但贝伐珠单抗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临床症状及神经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对于新诊断的GBM,分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并没有被推荐使用。
总之,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脑胶质瘤的诊疗也进入精准医学的时代。在区分不同的病理类型的基础上,引进整合分子诊断的新技术,使得脑胶质瘤的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更加精细,预后判断更加有据。当然,还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真正实现分子分型指导下的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
许加*教授作为山东省神经肿瘤专业的骨干专家,每年完成神经肿瘤手术数百例,欢迎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和就诊,为您解除病痛和提供正规的治疗!!
如果有更多关于神经外科的问题要咨询,欢迎添加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