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84188.html肿瘤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于肿瘤治疗的模式也从原先的单一学科处理,到目前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MDT的概念始于年,由美国MDAnderson医院提出,MDT的理念是倡导多学科合作,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肿瘤的MDT是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及一些其他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肿瘤类型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诊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执行。通过MDT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就诊弯路,控制治疗费用,进而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病率在(3~8)/10万,WHO按照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分为了Ⅰ~Ⅳ级,其中以Ⅳ级胶质母细胞瘤为例,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
下面就国内脑胶质瘤MDT现状、规范及不足做一简述。
PARTONE
开展现状
1.首都医科医院于年在王忠诚院士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在中心负责人江涛教授的带领下,胶质瘤中心是当时国内第一家集手术、放疗、化疗、药物临床试验等于一体的脑胶质瘤综合诊疗中心。尽管当时没有确切的MDT称谓,但是算是国内最早脑胶质瘤MDT团队。江涛教授及其MDT团队在脑胶质瘤诊疗及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定多个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和治疗指南,建立CGGA数据库等。
2.医院之后,其他包括中山大学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一批区域性神经外科中心于年前后先后在神经外科框架下成了脑胶质瘤诊疗中心。随着MDT诊疗模式在其他肿瘤中的广泛开展和成功应用,这些诊疗中心先后都组建了MDT团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年由自媒体神外资讯发起的“医带医路”周年庆活动,专访了国内几十家区域神经外科中心的脑胶质瘤MDT团队,各脑胶质瘤MDT团队回顾了发展历程及建设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的区域脑胶质瘤MDT团队组建于年前后,经过团队建设和协同发展,实现了诊疗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最终实现了患者的受益。除了上述区域神经外科中心外,医院也能看到有脑胶质瘤MDT团队的组建,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区域神经外科中心的MDT医院形成了点对点的帮扶,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脑胶质瘤MDT模式的推广,提高了整个区域内的诊疗水平。
PARTTWO
脑胶质瘤MDT的国内规范
国际方面,无论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中枢神经系统癌症临床实践指南还是欧洲肿瘤内科学会高级别神经胶质瘤临床实践指南,一致推荐脑胶质瘤诊疗的MDT模式。国内方面,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编写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是当时国内第一个脑胶质瘤专家共识,并于后期逐步更新,在年的更新中版本中,将MDT模式推荐为脑胶质瘤的诊疗模式。也正是由于指南的推荐,国内多数的区域神经外科中心都成立了脑胶质瘤MDT团队,推动了MDT模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年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组织,医院毛颖教授牵头编写了国内首个《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从MDT的沿革、团队建立与实施、实施路径与常见问题的解决建议、运行管理及临床评估4各方面进行阐述。内容涉及MDT的组织、召集、诊疗流程、病历规范等诸多方面,细致周详,简便可行。同时提倡加强国际交流和院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国内、外胶质瘤诊疗的最新进展,医院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
同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版)》,在规范中也将MDT模式作为脑胶质瘤诊疗的标准推荐,形成专业规范。
PARTTHREE
国内脑胶质瘤MDT的不足
1.神经肿瘤科的学科建设。手术、放疗和化疗构成了胶质瘤诊疗的“三驾马车”,神经肿瘤科在脑胶质瘤综合诊疗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神经肿瘤学科体系,例如:MDAnderson肿瘤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肿瘤中心等。但在国内目前尚没有神经肿瘤学科。尽管没有做过细致统计,但据了解目前国内专业从事神经肿瘤内科工作的从业人员可能为几百人甚至更少,多数的区域神经外科中心也没有相应的神经肿瘤科,相关的临床工作多数由神经外科、放疗科或者肿瘤内科医生来承担。
近年来,国内肿瘤学科发展快速,特别是在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在肺癌、肝癌、乳腺癌等方面由国内专家发起的临床研究正在逐步改写国际肿瘤治疗指南,在诸多的世界肿瘤学大会上,都能听到“中国之声”。但在胶质瘤方面,鲜有国内的声音。首都医科医院于年4月组建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病区自成立以来,牵头开展了多项创新药物在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在工作中得到了国内多个神经外科中心的帮助与支持。
2.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优秀的神经外科中心及它们的脑胶质瘤MDT中心多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医院因为软硬件的原因,开展困难。目前多数的区域性脑胶质瘤MDT中心已经在医院的帮扶与合作,内容形式上包括观摩学习、学习班和线上会议等。尽管在脑胶质瘤诊疗的规范上做了较多的工作,但还比不上常见实体肿瘤的诊疗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多学科协调。脑胶质瘤MDT涉及神经外科、放疗科、神经肿瘤科、神经内科等临床治疗科室,也涉及到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甚至还涉及到医学营养、神经康复等科室,这么多科室参与如何协调和统筹?参照MDT专家共识内容,应该设立召集人(首席专家),统筹协调。
ZONGJIE
总结
脑胶质瘤诊疗MDT模式是国际趋势,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在国内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通过MDT模式,能够让各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与讨论,找到切实符合患者的诊疗选择。鉴于神经肿瘤学科建设不足、区域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等情况,国内的脑胶质瘤MDT发展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李文斌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TTT和CancerBiologyMedical编委,《医学参考报神经肿瘤频道》主编,北京市中西医双领*专家。主持完成脑胶质药物临床试验10余项,包括两项国家十三五重点创新药物Ⅰ期临床,GBMAGILE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总协调人。
编辑
丁慧鑫
审校
董晓慧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