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troke一个少见的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病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http://m.39.net/pf/a_6188257.html

颈动脉蹼是一个未得到充分认识的隐源性卒中病因,自然病程差。症状性的颈动脉蹼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CTA和DSA可明确诊断。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颈动脉蹼(Carotidweb)是位于颈动脉球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腔内薄层突出物,病理基础为不典型动脉内膜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蹼作为隐源性卒中的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中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认识。来自美国布朗大学沃伦阿尔伯特的Shadi教授报道了1例典型的颈动脉蹼所致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旨在提高对颈动脉蹼的认识。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troke上。

病例信息

男,67岁,突发左上肢无力1h入院,NHISS评分2分,拒绝静脉溶栓。既往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史,口服氨氯地平(10mg/d)和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未服用阿司匹林。无吸烟、饮酒/吸*史,无卒中家族史。头颈联合CTA(图1)提示右侧颈内动脉30%-50%狭窄,CTA轴位(图1A)表现为薄层隔膜,符合颈动脉蹼表现;矢状位(图1B)表现为颈动脉腔内层样充盈缺损。头颅MRI(图2上)显示右侧额叶急性梗死,累计运动皮层。对侧颈内动脉和颅内动脉未见动脉狭窄、闭塞或严重异常(图1C),超声心动图和心电监测未见异常,给予阿司匹林(81mg/d)治疗,24h症状完全消失后出院。30天动态心律监测未见房颤。11个月后,患者再发左侧面部下垂、左上肢无力和构音障碍。头颅MRI(图2下)显示邻近先前梗死灶旁的新发梗死,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管腔形态无变化,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新发闭塞(图1D)。DSA(图3A)证实颈动脉蹼存在。行右侧内颈动脉自膨支架植入,治疗后狭窄明显好转(图3B),症状完全缓解。出院给予双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个月,之后阿司匹林单抗终身服用。

图1.头颈联合CTA:A轴位显示腔内薄膜,无钙化及血栓附着;B矢状位显示层样(shelf-like)充盈缺损;C显示首次入院颅内血管未见异常;D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新发闭塞。

图2:上图显示右侧额叶急性梗死,累计运动皮层;下图显示邻近先前梗死灶旁的新发梗死。

图3:A术前造影证实颈动脉蹼存在;B右侧颈内动脉自膨支架植入后狭窄明显好转。

讨论

本文报告了1例右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0%,并排除了心源性卒中的可能,CTA和DSA检查证实了颈动脉蹼的存在。颈动脉蹼可引起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局部血流停滞或形成涡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导致卒中。目前研究对于颈动脉蹼自身的发生与可能进展情况尚无明确认识。颈动脉蹼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卒中复发风险,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中,64例隐源性卒中患者中4例发现患侧颈动脉蹼,与例(1例颈动脉蹼)基线资料匹配的非卒中者对比,OR为8.0(95%CI,1.2-67)。更多研究表明,在卒中患者找不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颈动脉蹼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时复发性卒中的高发生率表明,一旦在急性卒中患者患侧发现颈动脉蹼,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鉴于病变远端血液停滞的性质,可能产生富含纤维蛋白而非血小板的栓子,因此抗凝治疗可能是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目前关于颈动脉蹼抗凝治疗研究的数据较少。同时,有报道表明支架植入可有效减少颈动脉蹼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复发。

一点总结

颈动脉蹼是一个未得到充分认识的隐源性卒中病因,自然病程差。症状性的颈动脉蹼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CTA和DSA可明确诊断。尽管有证据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颈动脉蹼患者的最佳卒中二级预防策略。

本文由安乾医师审校及组稿王梦宇博士编译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