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昏迷起病BBE抗GQl [复制链接]

1#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是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保险)“人身保险合同”上面的宣传语。可是对于河南郑州52岁的刘芹(化名)来说,她却不那么认为。

“购买保险时说的都挺好,理赔起来真很难。”她向记者反映,从年开始购买的太平洋保险,每年要缴纳多元费用。没想到,等到她突然患病了,保险公司却以不符合标准拒绝理赔,此事一拖就是9个月,如今仍未解决。到底咋回事?

网络配图

患了脑梗死,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年1月,刘芹与太平洋保险签订了人身保险合同,并购买了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款(版)。另附加金佑人生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A款(版),每年缴纳的保险费用共计元,至今共缴了2万多元。

她介绍,购买此款保险以前,身体健康,从未罹患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或者特定疾病。

天有不测风云。刘芹说,今年3月11日上午,她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中午食堂用餐时,眩晕加重,当时同事帮忙拨打了急救电话,最后被医院急诊科就诊。

刘芹回忆,CT检查后,急诊转住神经内科一病区病房。接诊她的主治医生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症状最后初步确诊:1、脑梗死。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

经过及时大剂量扩血管药和抗栓治疗三天后,终于约到核磁共振复查。检查结果显示:双侧额叶皮层下缺血(考虑梗塞)等症状。经过近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3月24日康复出院。

网络配图

她给记者提供的出院证显示,出院诊断:1.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3.脂质代谢紊乱。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检查。给予改善循环、改善脑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脂稳定斑块治疗。

刘芹告诉记者,她购买的保险完全符合理赔的标准,没想到,保险公司却拒绝进行赔付。从今年的3月底,到现在12月,9个多月仍未解决好。找他们业务员,反映多次,一直以不符合标准拒绝理赔,这让她有点想不通。

回应:达不到合同标准,无法进行赔付

记者注意到,太平洋保险人身保险合同第10条特定疾病的定义,其中10.1.2轻微脑中风,指实际发生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头颅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对应病灶,确诊为脑出血、脑栓塞或脑梗塞,在确诊天后未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后遗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未达到重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的给付标准。

如刘芹所说,她此次患病病情完全符合金佑重大疾病条款里的特定疾病轻微脑中风理赔标准,也符合合同规定的特定疾病需在卫生部认定医院诊断。如果按照其合同特定疾病提前给付保险金标准,有效保险金额的20%来算,此次应该赔付她2万元。

此事真如刘芹所说,太平洋保险拒绝理赔吗?拒绝理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2月30日上午,记者跟随投诉人刘芹一起来到了位于郑州七里河北路太平洋保险大厦3层的太平洋保险客户服务中心。

太平洋保险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刘芹检查确实有梗塞,现在重新在医院复查又没有,所以不能理赔。

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医院磁共振成像检查报告显示,刘芹,影像表现,双侧额叶见点状长T2信号影,DWT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影,脑灰白质分界清。脑室系统形态、结构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垂体、视交叉、双侧听神经干未见异常等。

为何达不到理赔标准?太平洋保险理赔部一名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解释,刘芹3月份诊断证明书,只是口述,没有形成一个报告。经过他们复查结果没有。“达到标准会赔,达不到需要满足条款上的要求,否则不予理赔。”上述负责人说。

网络配图

争议焦点:保险公司理赔以什么为主?

上述太平洋保险理赔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客户购买的保险,其实是一个合同,上面有约定,且保险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有差别的,医院诊断有自己的标准,保险也有他们的标准,保险主要是以条款为主。

对此,刘芹却不那么认为,她辩解道,当时做CT没出血,后来才约上的核磁。医院里所有的大型医疗设备辅助检查,都是仅供临床大夫参考,不能作为仅有的一个依据诊断病情。临床大夫还是结合病人当时实际,临床症状综合考虑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案。

没有临床表现,做核磁就赔付?像她有临床表现,查不出来,难道就不予理赔吗?那还购买保险有啥意义?她提供的另一份主治医生证明显示,入院诊断脑梗死等,梗死灶面积可能相对较小,核磁共振扫描时有遗漏可能性。

对于这份证明,上述理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没有见过,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不过会上报公司,根据描述,找刘芹的主治医生,最终再确定。

-TheEnd-FM92.7楚天交通广播来源:大河报、河南潮生活编辑:兔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扫码查看

《28组腹部与盆腔疾病的重点问题深刻解读》

[在线书籍?永久观看]

原价元,现活动价84元

需要的请抓紧时间
  外伤后脑梗死(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为原发与继发性颅脑创伤引起脑血管闭塞、痉挛、血流灌注降低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梗死。颅脑外伤中本病发生率为10%左右。原发性损伤可直接作用于颅内动脉,继发性损伤如水肿、血肿的占位效应、颅内压增高以及脑疝压迫脑动脉是引起局部脑缺血重要原因。大脑后动脉受压的原因主要是颞叶内侧疝(颞叶钩回疝),大脑前动脉受压原因为扣带回大脑镰下疝,大脑中动脉病变为重度水肿或脑疝所致,豆纹动脉与丘脑穿动脉供血区梗死为外伤性病变的牵拉作用,脑皮质及皮质下梗死为动脉血流减少或局部静脉引流障碍,小脑上动脉区梗死为天幕上、下疝所致,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为小脑扁桃体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在原有颅脑外伤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加重等,一般预后不佳。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基底核、颞枕叶、额叶中线旁(扣带回)、及大脑前级中动脉供血的其他区域;


  ②CT检查:早期可见各种颅脑损伤表现如脑挫裂伤、脑内或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与水肿、颅骨骨折、以及各种脑疝征象,随着时间推移,缺血局部出现低密度灶,其演变与常见的缺血性中风一致。CT灌注成像(CTP)早期即可发现低灌注部位,据实验研究及少数临床实践证明,可较好地预测外伤后脑梗死。CTA可显示脑疝或其他外伤性病变对脑血管的压迫;


  ③MRI可清楚显示脑梗死的形态及血管改变。T1WI上病变区呈低信号,并可见脑组织经大脑镰下方或天幕裂孔移位,脑室及脑池受压变窄及病变侧脑池因脑组织进入而增宽。T2WI上梗死灶为高信号,并显示流空血管(如大脑前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受压及移位。T2*WI及SWI可见大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DWI上梗死区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值降低。增强T1WI,亚急性期脑梗死可见斑片状、脑回状、甚至块状强化。MRA显示局部血管变形、移位及狭窄或阻塞。MRS可见病变区NAA下降及Lac增高。PWI与ASL灌注成像同样显示局部低灌注。

特价?优惠

《全身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

精品视频培训班(全套元)

1.本课程6月01日-6月10日购买者特价5.2折优惠(.6元),联系参加活动可免费赠送价值元的《头颈部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学》在线书籍一套;

2.第名以后购买者恢复原价(元);

3.说明:开通用户突破人后活动提前终止。

[扫码开通?永久观看]

简要病史

A

B

例1,男,24岁。车祸伤3小时,右侧肢体无力。

A

B

例2,男,1岁4个月。摔伤后昏迷、鼻腔出血,体检:浅昏迷,右眼青紫,对光反射迟钝。

A

B

例3,男,23岁。头部外伤后头晕、呕吐、不能行走。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1A),右侧额颞部内板下及大脑镰右侧弧形水样密度影(箭头)。3天后复查CT(图1B),左基底核前部-内囊前肢局限性低密度灶(箭),右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减少、左侧额颞部新增硬膜下积液(箭头)。


  例2,外伤后3小时显示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未列出)。外伤后4天CT平扫(图2A),右侧大脑半球大部及左额叶大片低密度改变(*)及少量高密度(箭)。额骨右侧骨折。15天后复查CT(图2B),上述病变部位弥漫性脑回状钙化(箭),大脑镰两侧条形水样密度影,脑沟及双侧侧脑室弥漫性增宽。


  例3,外伤后48小时后CT(图3A),左侧小脑半球大片扇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箭),右侧桥小脑角池少许气体密度影。轴位增强T1WI(图3B),左小脑半球病变斑片状强化(箭),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

最后诊断


  均为外伤后脑梗死,例1合并硬膜下积液,例2合并硬膜下积液、脑梗死区钙化、脑萎缩。

鉴别诊断


  ①非外伤后脑梗死,无外伤史,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与脑梗死,常见于动脉瘤破裂及血管畸形出血或高血压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外伤史;


  ③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常有高血压病史,见于老年人,MRA与CTA显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等闭塞。

简要讨论


  外伤后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常见且易忽略的并发症之一,易为原发及继发性颅脑损伤病变的临床症状掩盖,CTP与DWI有助于早期发现缺血性病变。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