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透过飞越疯人院看杨永信,为何对人性的 [复制链接]

1#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评分很高的剧情电影,有着9.1的豆瓣评分但底下的评论却很差。之前分享菌也看过这部电影,却没有看懂,直到今天自己探究了这部电影及其原作的内涵才有所感悟,今天就与大家谈谈。#电影推荐#

先说说这部电影吧,《飞越疯人院》改编自美国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说,是一部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杰克·尼科尔森、路易丝·弗莱彻、丹尼·德维托等主演的剧情电影,片长分钟。该片于年在美国上映,并于第年获得了4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五个奖项,其他各电影协会奖项此处不列举。

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原作的作者肯·克西医院进行的药品实验项目,并在年基于这一体验出版了长篇小说《飞越疯人院》,所以相比于其他文学作品,这部电影的原作更加真实。

但片中一座疯人院内各种病人的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一幅缩影,精神病院里,护士长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约束各类病人,并试图把病人都改造为规矩的、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在护士长与护工的约束下沉闷地生活,直到不受约束的主角墨菲进入了疯人院。

墨菲的到来为枯燥的疯人院带来了快乐,他把狂欢的氛围传播到整个病房,疯人院的众人皆因他发出了改变,他们一次次冲击疯人院的管理,改变疯人院的规则,甚至带一群病人外逃去钓鱼,在与护士长的斗争中他仿佛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病人中,名为酋长的印第安人最懂得体制的力量,他强壮高大却是个痴傻的聋哑人,在墨菲带领大家获得欢乐后逐渐开始帮助墨菲,在墨菲因不分管教被电击治疗前告知墨菲自己并不是聋哑人,只是不想出现在管理者的眼中才隐藏自己。曾与墨菲一起预谋逃走,却怎么也下不了决心,但在墨菲殴打护士长被疯人院报复切除部分大脑之后醒悟过来,酋长杀死了变成行尸走肉的墨菲并秉承他的意志逃离了疯人院。

在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分享菌一脸懵逼,觉得这部电影不知所云,表现的故事好奇怪,但结合当时美国的文化潮流就理解了很多,《时代》周刊称此片的原著“是向体面阶级社会的陈规以及支持这些陈规的看不见的统治者发出的愤怒抗议”。《纽约客》则说此片的原著“预示了大学骚乱、反越战、吸毒以及反文化运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分享菌不提文化观念对社会意识的冲击,说说这种医疗体制的问题,片中主角麦克墨菲因不服监狱管制被怀疑是精神病患者,而决定他留在狱中还是疯人院的却是医生的判断,医生能轻易决定一名罪犯的去留,这个权利真大;更别说那些无罪之人被人送到精神病院,为了住院费医生谎称精神健康的人是精神病人实在不新鲜。

片中出现的额叶切除手术,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黑历史,葡萄牙神经科医生埃加斯·莫尼兹因“发现了前脑叶白质切断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证明切除前脑叶白质可以使精神疾病患者“温顺祥和、人畜无害”。实际上这种手术泯灭了部分人性,让人变成了活着的“尸体”,病人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温顺、昏睡、沉闷、冷漠、无精打采、六神无主、神情呆滞、任人摆布,从此一生就生活在无尽的虚无之中。

最令人痛心的是,额叶切除术“治疗”的对象主体已经由之前的「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转变成了「暴力、弱智、犯罪」等社会不良分子。在当年的日本,主要的手术对象是小孩,他们中的许多人仅因为调皮捣蛋或者学习成绩不佳就被家长送去切除前额叶;在丹麦,政府为这类“新型疗法”医院,而针对的疾病则是从弱智到厌食症简直无所不包;最严重的还是美国,由于弗里曼等人鼓吹“精神病要扼杀于摇篮”,成千上万的人没有经过仔细检查就被拉去做了这种手术。不少暴力罪犯、政治犯和同性恋也因此受罪。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中国的“雷电法王杨永信”,这位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的人。他的某些“教育方式”被认为是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此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

他的“戒网瘾中心”简直是一种笑话,如同《飞越疯人院》中被约束的人一样,通过电击与殴打来规范孩子行为,这何尝不是一种犯罪,但如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一样,治疗方法不明确与大众思维的短浅使得很多孩子还在接受这些不恰当的“治疗”。

很多失败的家长都以为这种高压管制来压制人类的天性是一种“治疗”,这认知是多么浅薄。当年闹得最火的时候还有很多失败的家长来力挺杨永信,也不知这些家长是有多失败。将自己的教育失败强加在儿童身上,真让人无话可说。

相同的情节同样出现在电影《发条橙》中,该片讲述了恶棍主角被强行泯灭了人性中的恶,不能做任何暴力行为,最终被人欺负殴打,无法还手。这些电影让人不禁深思,人是有善与恶的,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身的缺陷,那还是人类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