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成为学霸成为学霸不难,这套终极 [复制链接]

1#

文/学乃身之宝

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它是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介绍的,说的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条定律告诉我们,天赋的作用很小,后天努力的作用很大,这一点我们承认,但我们不要忽视另一点,那就是努力的问题。

换句话说,一味地重复低效率的努力,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依然很难成为大师或学霸。

就像那些整天学习,但成绩不见提升的学生;天天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自学数年,依然无法“成才”的自学者,就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出了问题。

可见,努力的成效,并不是看起来很努力,更不是安慰自己的说辞,而是需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建立高效自学系统的“终极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的。

《如何成为学霸》就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努力,以及怎样建立超能学霸思维体系的学习指南,让每一位有目的、肯坚持的学习者不但能够学得进,还能学得好。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德布雷默,作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他用近30年时间实践世界上已出版的绝大多数自学记忆类书籍中的技巧后,构建出这套能够强化大脑、帮助学习者建立高效自学系统的“终极学习方法”。

布雷默剔除了庞杂的哗众取宠的内容,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炼整合,辅之以严谨的科学研究和精准的进度评估,从专注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速算能力五个方面,全面打造更有利于长期学习的“超能大脑”。

今天的文章,我想从一个成人自学者的角度来写,主要从专注力,阅读力和归纳能力三个角度来介绍。因为在我看来,这三方面对成人自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想想看,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有人说,是金钱,或是时间,其实都不是。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自己所用。

注意力,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这也是布雷默一直强调的,他在本书开篇就说:“专注力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基石。没有专注力,就无法思考;无法思考则无法学习。”

专注力就是一个人聚集所有注意力的行动或能力,也就是说,专注力是聚精会神的注意力。只要我们能够把注意力放在手头事务上,越专注,越能产出效益。

其实,现在很多人有拖延的习惯,就是因为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做到专注。

比如,当我们决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时,如果不能保持专注,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外界的影响因素很多,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我们大部分注意力。

可见,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必须被攻克的挑战。

布雷默在《如何成为学霸》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实用且有效的技巧,即冥想。

冥想,是指通过训练思维,激发深层次的自觉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放松心境、沉思或其他目标。

冥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这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效应,比如,降低血压、改善睡眠、增加注意力,以及增强创造力等等。

正念减压创始人乔卡巴金博士,在《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一书中也告诉我们:“生命只在刹那间展开,若无法全心与这些刹那同在,我们将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而且会意识不到自身成长和蜕变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这在强调,正念冥想所倡导的人生态度,是专注、接纳、信任和耐心,是体验生命本身的富足和美好。

这么看,冥想好像很简单,但为什么它会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呢?

布雷默告诉我们,人们普遍接受的冥想,会经过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一个具体的大脑网络。

第一个阶段:我们的大脑中会出现无数试图让我们分心的杂念,这是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而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是构建和更新内在思维模式的活跃区域;第二个阶段: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思维当中纷乱的杂念,并有意摒弃它们,这个过程发生在大脑的前脑岛和前扣带回中,它们主观控制感知;第三个阶段,我们的意识开始摆脱那些让自己分心的杂念,逐渐集中到一点。这个阶段发生在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外侧顶下小叶中,它们掌管执行功能和行为抑制;第四个阶段,我们开始保持对冥想对象的注意力,这时的我们已经进入深度的冥想。这个阶段继续发生在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这就是冥想对大脑内部结构的影响,如果我们可以长期练习冥想,那么在进行冥想时,大脑上述区域需要的激活活动就会相对较少。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线路在冥想过程中得到了优化,这与常人相比,我们的头脑将更加敏捷,思维更加清晰。

接下来,布雷默给我们介绍了具体练习冥想的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在饭前一小时,也可以是饭后一小时,抑或是睡前两小时,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放松下来,慢慢调整呼吸,并找到自己舒服的坐姿,然后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或倒数数字,抑或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比如心经,让自己的大脑经历上述的四个阶段,每天坚持练习,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塑造成敏捷、高效,且逻辑清晰的大脑。

总之,专注力是捕获信息的关键所在。我们想要拥有超强大脑,成为自学高手,提高专注和注意力是关键环节。

通常来说,我们阅读的目的有三种,获得知识、收集信息和消遣。而对于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来说,阅读更多的就是为了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尤其是后者。

布雷默在分析传统速读和潜意识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简单的系统速读法,目的是将阅读速度和理解力达到最大化,即简单地追求读得快一点,理解得多一点。

当然,不同类型的书籍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这点我们要清楚。

阅读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就阐释过:“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布雷默介绍的这种速读法更多地适用现代小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如何成为学霸》这本书中,他介绍的这套有效的速读系统是怎样的:

第一,保持专注力。在练习速读时,思维分散是大忌,我们一定要完全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可能会让自己分心的因素。比如,速读前进行五分钟专注力练习,必要时切断网络,避免受外界影响。

第二,避免回读。阅读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多次反复阅读,以求理解。但回读次数过多,势必会影响阅读的整体速度。布雷默建议我们,可以运用“向导”,即手部动作来控制阅读节奏,以避免频繁回读的现象发生。

第三,减少默读。默读,对于速读者来说,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因为无论是否发出声音,逐字逐句的阅读文本,都会大大减慢阅读速度。因此,减少默读,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获得更快的阅读速度。

第四,每次目光锁定时,捕捉更多词语。要做到速读,就必须减少目光锁定的次数。换句话说,我们尽可能不让目光在书上做过多停留,以让阅读过程一气呵成。另外,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拓宽目光锁定的区域,以更多捕捉和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信息。

第五,分层次阅读。这是比较高阶的速读技巧,对速读者的要求很高,既需要一定阅读量的积累,还需要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简单来说,阅读一本书,先预览,快速扫一眼文本结构和格式,然后略读,标出自己感兴趣或不熟悉的文段,之后是速读,以深入理解文意,最后是回顾,目的是获得更多理解。

可见,速读,是学霸获取知识的关键方法。

为什么学霸学习更快,学习效率更高,这和他们的专注力、注意力,以及阅读速度有很大关系,而这就是终极学习方法的必备技能。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记录信息的优势,而学会归纳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技能。

换句话说,一味地做知识搬运工无法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拥有者,作为成人自学者,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学所感等信息,通过自己的已知信息和大脑的加工,产生出新信息,那才是真正的收获和成长。

就像布雷默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包含知识的信息,你才能使知识真正为己所用!”

在《如何成为学霸》这本书中,布雷默给我们介绍了完整的终极学习方法的流程:

第一步:整理学习材料

第二步:调整好心境

第三步:分层次阅读

第四步:做好笔记

第五步:记忆

第六步:巩固

这里主要说下第四步—做好笔记,前三个步骤已经介绍过,而第五步的记忆,对于成人自学者来说,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很多知识只要理解就好。

而第四步—做好笔记,对于理解知识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利于第六步—巩固。

相对于现在流行的非线性笔记,布雷默更注重线性笔记,因为他觉得线性笔记捕捉信息更全面。

线性笔记法的流程:

1)捕捉课题内的所有概念,目的是为了更全面理解文本。

2)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和理解各个概念。

3)在解释各个概念时,尽量简明扼要。

4)采用分级结构法,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出关键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另外,也可以把自己记下的笔记内容转化为记忆复习地图,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因为只有真正理解后,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书写就是思考。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法”很像,其目的都是把记录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其实,为整理信息而做笔记是一项靠自觉驱策的活动,不仅是对知识的整合、大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一种求知不倦的生活方式。

而布雷默介绍的这套“终极学习方法”,也是在为重塑我们大脑,让我们拥有不同常人的思维体系,说到底,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即别人眼中的那个“学霸”。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中说到的多种方法和技巧,一定要坚持训练,才会达到理想效果。就像布雷默说的:“和驾驶车辆一样,一开始就像多个动作、思路和技巧糅在了一起,一阵手忙脚乱。但经过练习以后,驾驶很快就成了第二天性。”

他也希望,这些技巧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希望他的希望,成为我们自己的希望。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