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学习小样妈的专栏课程《儿童大脑开窍指南,让优秀更轻松》。
今天是第2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父母必知的脑科学知识。学完后你会更懂孩子,更懂教育,轻松抓住让孩子变聪明的关键期。
宝宝出生后,很多发育是肉眼可见的。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学会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等。
有些发育却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比如大脑中经历的巨变。
所以我们时常会感叹,孩子小小的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今天的课程,我们就钻进孩子的脑袋里去看一看,他是怎样从出生时的懵懂,一步步走向智慧的。
01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孩子更容易成才
宝宝出生后的那几年,大脑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来看比较直观的变化:大脑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还记得宝宝小的时候,每次体检,医生都会测量“头围”这个指标吗?之所以要检测头围,是因为它能够反映出宝宝头部增长的情况,进而反映出大脑的发育情况。
刚出生时,宝宝的脑袋是很小的,体积只有成年人的1/4,大脑重量约为克左右。
6个月后,宝宝的脑袋已经长大了一倍,体积和重量都达到了成年时的一半。
2岁时,大脑继续变大、变重,大小达到成年人的3/4。
4岁时,宝宝脑的尺寸已经和成年人十分接近了。
除了体积和重量的变化,孩子大脑的内部也在经历着不可思议的改变。
刚出生时,宝宝脑中的神经元(神经细胞)数量其实是略多于成年人的。这就好比我们要造一座房子,一开始就准备好了足够多的砖块,以防不够用。
虽然宝宝拥有比我们更多的砖块(神经元),但这些砖块是零散的,而大人的砖块(神经元)早已经用水泥黏合起来,变成了高楼。
为了完成从婴儿到成年的蜕变,宝宝会抓住生命最初的几年,拼命地做一件事:增加突触的数量,把神经元联系起来,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因为单个神经元是没办法工作的,就像一块砖头,怎样也变不成房子。
想要完成感觉、运动、说话、思维、社交等各种复杂的活动,就必须把神经元联系起来,让它们一起工作。
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联系起来的部位,就是前面提到的“突触”。
不同年龄孩子大脑的突触密度图
我们一起来看上面这张图。它由3张小图构成,从左至右依次是新生儿、6岁、14岁儿童大脑中的突触密度。
可以看到,新生儿大脑中的突触数量是非常少的。虽然这时宝宝的大脑中已经拥有了足够数量的神经元,但神经元之间并没有相互联系起来。
所以这时的宝宝就像是一张白纸,除了本能的行为之外,其他什么也不会。
中间这张图是6岁孩子的突触密度图。可以看到,经过6年的体验和学习,孩子大脑中的突触数量经历了飞速的增长。神经网络变得密密麻麻,十分复杂。
要注意的是,此时孩子拥有的突触数量,是远高于成年人的。我们常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强,正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拥有远超成年人的潜力。
虽然此时,孩子的房屋还十分矮小,但只要抓住这段时间好好培养,假以时日,他就能建造出超越我们想象的出色建筑。
很多人看到第3张图时会纳闷,为什么14岁孩子的突触数量,反而不如6岁时多呢?
这是因为突触经过大量增长后,会经历一个“修剪”的过程:那些不常使用的连接会慢慢消失,经常使用的连接则会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牢固。
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有效率,好把有限的能量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孩子大脑中突触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恰恰印证了“关键期”的存在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阶段(6岁前),存在着许多关键期,如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期、运动能力的关键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等。(如何在关键期内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会在后面的课程中详细介绍。)
在关键期内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能够在大脑中迅速建立有用的联系,增加突触的数量,轻而易举地表现出学习的潜力。
反之,如果孩子错过了关键期,等到长大后再去学习同样的内容,就会事倍功半,远远达不到6岁前就已经起步的孩子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
当然,孩子的大脑并不是在6岁时就已经定型了。许多复杂的功能(如注意力、自控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会继续发育,直到成年。
所以小样妈的这门课程会侧重于0-12岁的孩子,给出各个年龄段针对性的训练方式。
即使已经超过12岁,也不必灰心。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就算是80岁的老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重塑大脑。
因此,我们要把“终身学习”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永远都不要轻言放弃。
02孩子的大脑长什么样?哪一部份最聪明?
说完了有关“突触”的知识,我猜你对大脑的感觉还是很模糊吧。接下来,我们就拨云见日,来看看大脑的真面目。
很多人都知道,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右脑各司其职,同时又协同合作,共同控制着人体的各项机能,缺一不可。
限于篇幅原因,小样妈把左右脑的内容放到下节课,给大家详细介绍。后续课程还会涉及左脑、右脑的开发,以及左右脑的协同训练。
这里,我们接着来看大脑的结构。左脑和右脑都可以进一步细分成4个主要的脑叶:额叶、顶叶、枕叶,以及颞叶。
最聪明的额叶
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是大脑中最高级、最智慧,同时也是最晚进化和发育的部分。
在所有动物中,人的额叶占比是最大的。猫的前额叶只占大脑的3%,狗占到了7%,和人最相近的黑猩猩占比只有11%,人的前额叶却占到了30%的比例,是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
那么我们的额叶要复杂哪些重要的工作呢?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