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吃炸鸡其实是你的大脑馋了 [复制链接]

1#

人的进食会受到能量稳态机制和非能量稳态机制的调节,今天让我们以打工人小张的一天来聊聊进食的那些事儿。

中午十二点一到,随着早餐的消耗,小张的肚子受到了该吃午饭的召唤,而这召唤不仅来自小张的肚子,更来自他的大脑。

此时小张胃里空空,空空的胃会释放出名为胃饥饿素的小分子。它们随着血液循环系统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大脑中调控进食的核心中枢——下丘脑。

下丘脑弓状核里一类名为AGRP的神经元接受来自胃饥饿素的信号后变得十分活跃,产生食欲肽。同时他会抑制另一类能产生饱腹感的POMC神经元。饥饿感就会越来越强,不断催促小张去吃午餐。

接着小张走入食堂,看到美味的午餐并闻到诱人的气味时,大脑的饥饿感就开始缓解。

这是因为AGRP神经元在接收到食物相关的信息时,它们的兴奋性就会迅速下降,也减弱了对POMC神经元的抑制。

小张大口干饭之时,食物进入胃,胃壁感受到食物充盈的机械张力,饥饿素的释放就会减少。随着被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进入肠道进一步被分解吸收,胰岛就会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脂肪细胞开始分泌瘦素(抑制食欲)。

这两类激素兴奋了POMC神经元产生饱腹感,同时也使AGRP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减少饥饿感。

随着餐盘中食物的减少,小张的进食欲望逐渐降低,继续开始了工作(动画)。

15:00

工作到下午三点钟,小张砸了咂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此时他的大脑也很活跃。

负责空间记忆的海马体和负责情绪调节的杏仁核说到:“上次那家店的炸鸡和可乐真是绝配呀!”

伏隔核作为快乐中枢边分泌多巴胺边嚷到:“啊,那多得劲儿啊!”

前额叶皮质区做出决定:“赶紧的,外卖点起来!”

15:30

小张一口炸鸡,一口可乐。

脑中伏隔核多巴胺分泌到达顶峰:“哎哟妈呀,真香!”

海马体+杏仁核说:“没错就是这个味儿!”

前额叶皮质区表示:“炸鸡可乐,我这个决定很不错。”

小张和他的大脑大快朵颐。

日复一日,小张因为过度饮食导致肥胖,从精神小伙变为油腻大叔,原来吃一口就能开心,现在要吃三口。与此同时他的大脑里也发出了无力的叹息。

目前小张的大脑“超级馋”,下丘脑里食欲肽上升,伏隔核中多巴胺水平上升,前额叶皮层活动也增强了,导致小张食欲高涨无法控制自己。

此时还想挽回这一切的瘦素,就算分泌水平拼命升高,无奈脑中已经产生了瘦素抗性,分泌再多,也无法瘦下来了。

小张的例子只是生活中影响进食的一张剪影,还有许许多多会潜移默化影响你进食的因素。

在你学业/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在你高兴或沮丧的时候,随着你年龄的增长,抑或是女性成为孕妇时,这些种种都调节着你大脑内各种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化学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着你的进食行为。

那么为了不让脑“馋”变脑残,我们还是管住嘴迈开腿,帮助我们的大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吧!

来源: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