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才的大脑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1#

艺术天才的大脑

多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在中国有一孩子,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爷爷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奶奶则是一名大学退休音乐教授,这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学习画画,跟奶奶学习弹钢琴。有一天,这孩子看着爷爷刚完成的一幅画作,对爷爷说可以把这幅画弹出来,爷爷很好奇,这孩子坐到钢琴边,即兴弹出了一段曲子,爷爷惊呆了,这段旋律配合这幅画简直是美极了,活灵活现,平添许多味道,说给奶奶之后,奶奶也很感兴趣,试着让这孩子把一段音乐画成画,神奇的是,这孩子也能根据听到的音乐画成一幅画,还能讲出画作和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报道让人感到非常惊讶,这或许就是对“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论断最好的例证了,只是有天赋的敏感的人知道怎样表达,而普通人大多只懂得欣赏,我想这虽然与孩子生活的环境、耳濡目染、持续熏陶有关,但与孩子的大脑(平常说的天赋)更有直接的关系。

无独有偶,10年前一名年过半百英国画家艾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六年前他的职业与绘画毫无关系,对绘画技能也一无所知。但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脑出血手术后,突然间喜欢了画画,并且可以非常容易进行绘画,在不可思议的惊叹声中,一夜之间成为绘画艺术天才。这可能是他的脑神经由于中风,通过外科手术干预重新连接的过程中,激活了其中的某些部位或者神经元,导致他一夜之间成为了绘画艺术天才。

科学解释:有一种称为“感觉”的超感官能力超越了大脑的所有感官能力。具有这种超感知能力的人可以混合和匹配各种感官体验,一种感觉唤起另一种感觉。例如,当某人听到某种声音或数字时,它会产生一种色彩体验。有些人在听到声音时会感受到触感,味道或形态。一种理论认为,“一般感觉”现象是由于大脑不同感觉区域之间特别强的连通性而发生的。例如,我们经常使用诸如“柔和的声音”和“流动的音乐”之类的词语,这些都表明触觉和视觉被融入我们的听力中也意味着“感觉”实际上是普遍的,但每个人的经验我们是不同的。

对上述的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两人都有艺术天赋,不同的是激发的形式不一样,孩子是长期受环境影响并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得以激发,而艾伦则有些不可思议,是偶然间通过一个非目的性的、阴阳差错般的外部干预突然间激发艺术天赋(这更难以解释)。但显然可以确认的是,这种奇妙现象与他们的大脑直接相关。

超级语言大脑

出生于黎巴嫩的ZiyadFazan可以读写59种语言,小时候他在海港附近长大,喜欢与来自各国的水手聊天,上学后,开始学习法语和英语。11岁的时候就想掌握了50多种语言,而且经常是同时学习不同的几种语言,进步非常神速,一般人学习几年的语言,他三个月就能熟练掌握。最近,法岑仅用一周时间就掌握了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种克里奥尔语,其熟练和流利程度足以接受当地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科学解释:科学家一般认为,很小年纪的时候融入到语言学习环境将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小孩在一岁以内还没有能力辨别和记忆一些特定语言的话,那么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将很快退化,今后语言学习将变得非常困难。普遍认为,孩子似乎在7岁前接触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可以为以后的语言学习带来特殊的帮助,另一方面,科学家也认为扩大和丰富词汇量只能依靠记忆和频繁的接触语言环境,并努力加以学习。

长寿者的大脑。

不久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份大脑尸检报告,死者是一名岁的荷兰妇女,这是一个最长寿的大脑尸检案例。令人惊讶的是,她的脑血管没有受损,并且几乎没有发现由于其生前的一些老年疾病引起大脑皮层蛋白质变化和异常,并且她的脑细胞数量相当于60至80岁的人。为什么人老了,大脑却不容易老化呢?

科学解释:科学家认为,人脑的认知能力的时间期限可能比人的自然寿命要长。大脑随着人体的衰老而不断变化,如大脑供血管逐渐老化,覆盖神经纤维的髓鞘减少,脑容量降低,脑表面沟槽变宽,脑室轻微增大、区域之间的神经信号传导能力下降、合成能力降低等,这也是人类记忆随着年龄增长变差的原因。然而,尽管我们的记忆从20-30岁的时候开始下降,但经验和常识的积累却能弥补记忆衰退的不足,这可以维持到60或80岁,甚至更长。

另外,老年痴呆症和其他脑老化疾病是由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长期积累引起的,除了一些家庭衍生的遗传因素。高血压,肥胖,心脏病等会增加中风和痴呆的风险,加强体育锻炼和勤奋使用大脑可以减缓大脑衰老。显然,大脑有可能使人活跃一生。

运动天才的大脑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可以说是有才华的,也是优秀遗传和艰苦训练相结合的结果。但他们的大脑有何不同?奥运会米冠*被称为“飞人”博尔特,而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被称为“飞鱼王子”,他们的大脑灰质是否比普通人有一些优势?

科学解释:许多运动需要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这将不可避免地在大脑上留下痕迹。由于大脑皮层监测控制身体各部位运动的信号,因此与相应身体部位相关的大脑区域因其频繁使用而更加发达。例如,具有良好手眼协调能力的人将更加活跃于顶叶皮层。

当竞争对手在面对身体健康时被击败时,大脑可能会让他们选择坚持下去。根据研究,运动中的疲劳感可能不是来自肌肉,而是来自大脑。这与大脑中称为“白细胞介素6”的信号分子有关。在一些优秀运动员的大脑中,这种分子的信号可能非常微弱而且被忽略,而普通人则比较强烈,这能够解释那些优秀运动员能够超越一般人无法忍受的身体极限。

“偏科天才”的大脑

我们经常会通过媒体看到一些“天才”,他们在某些特定方面有着特殊的能力,有些表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通过绘画或雕刻再现所见,或完整地记录一本书的内容,或超级计算能力,包括对图形、索引或日期等数据的计算,以及与生俱来的手工画能力等。

然而,这些“天才”在其他方面的智力水平却大跌眼镜,他们的整体智力却低于平均水平。这些天才中有些是孤独症患者,有些在出生或成年时受到某些创伤,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偏科天才”的大脑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独一无二的“极客”呢?

科学解释:一些科学家认为天才来自实践。其中一些人显然非常专注,甚至在某些方面着迷,这种研究精神必然导致特殊的能力“偏差”。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其自身大脑发育的原因,天生的大脑发育偏差会使他们部分失去某种整体认知能力,这也可能是由于大脑神经连接异常或者左半球受损所导致。

但有些科学家相信,普通人的大脑也有可能成为或接近这样的“天才”大脑,比如通过关闭掌控着高级认知能力的大脑某些领域,我们可以创造出“偏科天才”。有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利用磁脉冲暂时停用志愿者大脑皮层的一小部分用于控制高级功能区域的活动,然后要求他们进行计算、绘画、记忆等方面的实践,测试证明这些技能都能有所提高。如果这个测试具有普遍性且是正确的,要想成为偏科天才,就必须得以失去大脑高级功能的活跃度为代价,由此看来,这个世界还算公平。

爱因斯坦的大脑

爱因斯坦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之一。根据爱因斯坦生前的遗愿,在他去世(年去世)7小时候后,美国病理学家哈维·托马斯(HarveyThomas)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解剖,鉴于当时的研究手段比较落后,所以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分成了个单元,以便于不同时期的科学家进行研究。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科学家对爱因斯坦大脑中的前额叶和顶叶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区域与高级思维有关。通过比较其他11个人大脑相同部位的组织切片,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更高。

此外,科学家们在研究与工作、记忆、计划、智能行为和运动协调有关的右前额叶皮层中大脑皮层功能区的组织时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同样体积的大脑皮层中,爱因斯坦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密度要高出24%左右。

神经元是大脑中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唯一单元,同时神经胶质细胞也参与神经信息处理和信号传递。研究认为爱因斯坦成为伟大的科学天才并在科学方面取得的的伟大成就与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有关。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爱因斯坦大脑的不同区域进行多项的对比研究,各项研究都显示,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很多区域的结构、尺寸、密度、比例等都与普通人有所不同,从生理学方面解释了天才和普通人的大脑的确有所不同。

普通人的大脑

从以上的案例看到,天才的大脑的确与普通的大脑有所不同,但基本组成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天才大脑特质中的天赋部分更容易被环境所激发,从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才特质,换句话说,如果把那些天才的大脑与激发环境相互隔离,相信,很多的天才也就不复存在了。

一般理解,普通人的大脑中都存在天赋的因子,只是他们更难以在普通的生存环境中被激发,就像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想不同与他人,就必须通过努力和勤奋,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激发大脑中的天赋特质,你才能变得与众不同。

爱因斯坦曾经谦虚的说: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你觉得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