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一旦遭受“创伤”,智力自然跟着受损,且伤害程度不可逆。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近日,在网络看到一段一个孩子的内心独白:父母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恶狠狠地骂我,感觉自己要被逼疯了,跟母亲交流无果后,她就完全觉得问题出在我身上,真的很崩溃,无数次有过自杀的念头,他们永远不知道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对我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看到这里,幸孕姐的心咯噔跳了一下,语言暴力在中国家庭里随处可见,可是诸多父母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只是骂一下又如何,何必小题大做?其实,难听的话正如一只只“无形的箭”,不知多少次射伤了孩子们脆弱不堪的心。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语言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杀人不见血,事后想要弥补都不知伤口在何处。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最依靠的人,试想一下,如果长期被最爱的人辱骂、责备、冷嘲热讽,你将会有多受伤?这样做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脱口而出的无意识话语,一字一句都在伤人。
印象里有一部比较深刻的电影《新警察故事》,吴彦祖扮演的阿祖,从小被父亲非打即骂——“你这个废w”“你为什么要活着,不如死了算了……”正是因为童年遭受的语言暴力,让他变成一个具有严重暴力倾向、性格扭曲的“坏人”。
心理专家称,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源于童年,更多的是源于父母和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生活在父母语言暴力的环境中,将带给孩子偌大的伤害,其中,最严重的的大脑,其次是身心健康。
常被父母吼,脑子会变笨
这种说法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
哈佛大学一教授曾对童年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年轻人进行研究分析,经脑部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前额叶区与韦尼克区(大脑听觉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是神经心理学的学术名词)之间的连接明显减少,而两者的连接越少,人越容易出现智力降低、认知迟缓、感觉迟钝以及语言和记忆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
因为人脑前额叶分布着广泛的神经,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它控制人的聪明程度等,具有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功能,直接决定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
随后,该教授又发现,长期被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其脑内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的体积会缩减,进而导致孩子的记忆力下降,左右脑开发不完全,智力自然跟着受到影响。
有的父母认为因一时激动说出的难听话,可以用甜言蜜语抵消,其实不然,一旦大脑受到损伤,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除了智商受到影响,其次,便是性格和身心健康。
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创伤?
1、容易自卑
“你怎么这么笨?”“就你这样的,长大了也没出息”“你到底行不行啊……”父母的一次次否定、指责和批判,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不断放大自身的缺点,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事没有动力,变得越来越自卑。
2、容易行为叛逆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的不断语言暴力变得自卑怯弱,而有的孩子则会反击,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不受情绪控制地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可能害人又害己。
3、变得抑郁消极
父母一句接一句的嘲笑和谩骂,转化成为一种心理暗示,不断在揭露孩子的伤疤,当他们陷入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情绪中,会变得愈发抑郁,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可能出现自闭、抑郁症、狂躁症等心理疾病。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看似无形,实如刀刃锋利无比,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恶语相向,比你打他更具有杀伤力,因为最亲近人的言语攻击,如同最强的心理暗示,会在幼儿心理留下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