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astrocytoma)
1.要点(Keyconcepts)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是一弥漫性、浸润性、恶性星形细胞肿瘤,核不典型及核分裂活跃,细胞数增多,血管增多。生物学特性类似胶质母细胞瘤,有向恶性程度更高的胶质母细胞瘤转变的倾向。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星形细胞瘤或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但这些名称有时也用于胶质母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起源于低级别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但可在第一次活检诊断时没有低度恶性原始病灶。
2.概述(Briefintroduction)
■占脑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
■好发于中年人,35—6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22:1。
■多发生于大脑半球,额叶居多,其次为颞叶、顶叶。少数肿瘤可见于间脑、视神经、脑干、小脑。
3.影像表现(Imagingfindings)
■MRI平扫:影像表现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类似,通常为边界不清、信号欠均匀的肿块影,邻近结构可见受压改变。T1WI见病灶呈稍低信号强度,囊变、坏死区呈水样低信号强度;T2WI呈稍高信号强度影,囊变、坏死区呈高信号改变。病灶周边可见水肿带。
■MRI增强扫描: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增强形式与肿瘤发展的时期相关。①肿瘤局部可见斑块样异常强化影。
提示该肿瘤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灶性或散在的间变,肿瘤局部生长活跃(图1)。
②肿瘤呈完整或不完整薄壁环形强化(图2)。
③肿瘤呈类环形薄壁强化,但局部环壁增厚或呈结节样改变。提示局部已进展为胶质母细胞瘤(图3)。
■DWI:肿瘤通常为高信号强度。
■MRS:肿瘤NAA峰下降,Cho峰升高,MI峰较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降低。
4.鉴别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出血、囊变及坏死常见,占位效应明显,常呈不规则厚壁“花环样”强化。
■脑脓肿:急性起病,有感染症状,包膜形成期时病灶的典型表现为规则环形薄壁强化,DWI呈弥散受限改变,需要与间变型星形细胞瘤鉴别。
图1T1WI(a):右侧额叶、颞叶及脑岛见团块状稍低信号影。T2WI(b):病灶呈稍高信号,信号欠均匀,边界尚清;邻近脑实质略受压。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c、d、e):病灶可见局灶性轻度不均匀强化
图2T1WI(a):左侧额叶、胼胝体前部见团块状稍低信号影。T2WI(b):病灶呈稍高信号,信号欠均匀,边界尚清;双侧侧脑室体前部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略右移。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c、d、e):病灶呈不规则薄壁环形强化,病灶经胼胝体扩散至右额叶
图3轴位T1WI(a):右侧额叶见囊实性团块影,囊性部分呈脑脊液样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轴位T2WI(b):病灶囊性部分呈脑脊液样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边界欠清;周围可见水肿带;邻近脑组织受压。轴位、冠状位增强扫描(c、d):病灶囊性部分未强化,实性部分呈环状强化,环壁薄厚不均,局部明显增厚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