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期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disease/a_5639881.html左眼眶内球后不规则肿块
男,42岁。34年前左眼因爆炸伤后失明,3个月前左眼碰伤后左眼球逐渐突出而就诊。查体:左眼失明,左侧眼球明显突出,无压痛。MRI(图1):左眼球突出,球后脂肪间隙内见大小为3.0cm×2.6cm×2.4cm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图1A,箭),信号欠均匀,边缘较清楚,与同侧内直肌和视神经分界不清,上述左眼球后肿块呈等T1、稍长T2信号,边缘分叶,视神经受压移位,但仍可见(图1B、C,细箭)。左眼球(G)变形、信号不均,眼环不规则。肿块经左眼球外侧向前延伸包绕部分眼球(图1C,燕尾箭)。增强MRI(图1D):上述左眼球后肿块中度及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斑片状低强化区稍低信号。初步诊断:左眼球后肿瘤,考虑为恶性肿瘤。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本例病程较短,MRI显示肿块较大及形态不规则,首先考虑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既往有外伤史,但因无流空信号,因此可除外动静脉瘘,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海绵状血管瘤(图2)多位于肌锥内,呈圆形,边界清楚,动态增强MRI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即动脉期肿瘤内部结节状或斑片状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富有特征。
2.横纹肌肉瘤(图3)与神经母细胞瘤(图4)均见于婴幼儿,侵袭性明显,常见骨破坏,后者易于出现其他部位转移。
3.眶内脑膜瘤(图5)可来自视神经鞘或球后异位蛛网膜帽细胞,MRI信号特点为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增强扫描明显,并见包绕视神经所致的“轨道征”,CT检查可见钙化。
4.炎性假瘤(图6)临床表现为痛性突眼,MRI检查显示病变可同时累及眼外肌、眼环。
5.视神经胶质瘤(图7)患者常为儿童,可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为沿视神经走行的肿块,无正常的视神经显示及轨道征。
6.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球后MRI检查同时显示球内肿块,肿块大而不均匀,CT上常见钙化。
图2A
图2B
图2C
图2D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2左侧球后海绵状血管瘤A.轴位T1WI,左眼球后类圆形等信号肿物(燕尾箭),左侧视神经受压;B.轴位T2WI,肿物呈欠均匀高信号;C.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内侧及后部结节状及小片状强化;D.增强扫描延迟期,肿瘤大部明显强化
图3横纹肌肉瘤轴位增强T1WI,右眶内、眼球后内侧明显强化肿物(细箭),向内突破筛板侵入筛窦(燕尾箭)
图4神经母细胞瘤轴位增强T1WI,左眼眶眼球后外侧均匀强化肿物,累及左侧蝶骨翼与颧骨(箭)
图5视神经脑膜瘤矢状位增强T1WI,左侧球后包绕视神经的明显强化肿物,视神经仍可辨认(燕尾箭)
图6炎性假瘤轴位增强T1WI,右眼眶外侧片状强化病变(箭),侵犯外直肌与泪腺
图7视神经胶质瘤轴位增强T1WI,左球后均匀强化肿物(弧形箭)沿视神经(细箭)向视交叉延伸
本例为左眶内球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peripheralnervesheathtumor,MPNST)起源于周围神经鞘具有不同分化潜能细胞,占软组织肉瘤5%~10%,又称恶性Schwann细胞瘤。
本病多为原发恶性,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躯干、四肢、头颈部,主要起源于坐骨神经,臂丛神经和股神经,累及脑神经,尤其是眶内者罕见。少数为良性神经鞘瘤恶变所致,在神经纤维瘤病(NF)Ⅰ型患者中发生率为2%~5%,一般有长达10年的潜伏期。约50%的MPNST患者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0%~20%的MPNST患者有放疗史,潜伏期最长超过15年。若为神经纤维瘤病工型合并MPNST,则平均年龄为20—30岁。与散发病例比较,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的MPNST特点是肿块较大、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转移部位包括肺、骨骼及胸膜。累及眼眶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或弥漫生长的肿块,大小不一,部分边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的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的斑块状、网格状及岛屿状强化,平扫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不强化。肿块中心不强化提示肿瘤为恶性。本例所见与文献报道类似,为弥漫性椎管内及椎间孔生长,增强扫描可见瘤内低信号不强化区,与常见的神经鞘瘤表现不同。
1.MRI特点MPNST倾向于肿块>5cm、边缘模糊(浸润周围结构或水肿)、无包膜结构、神经孔扩大,肿块圆形或梭形,常出现中央坏死及出血所致的信号不均。若为神经纤维瘤病I型恶变者则可见NF的表现。
2.CT特点(图8)为孤立性或弥漫性肿块,大小不一,肿瘤包膜多不完整,呈实质性或囊实性甚至囊肿样表现。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斑块状、网格状或岛屿状明显强化,坏死区不强化。
图8A
图8B
图8C
图8眼眶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与图1为同一病例。A.轴位CT平扫,左球后肿物呈等密度,左眼球多发钙化;B.CT平扫矢状位重组,左眼眶扩大,肿物(M)推移眼球前移;C.轴位CT平扫骨窗,左侧筛板受压变形,但无破坏
总之,眼眶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相对少见,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仅可见恶性肿瘤的特点,病变进展较快,瘤内信号不均、形态欠规则,应列为眶内球后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