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怎么样,像我这样抬抬手。”8月26日上午,医院派驻专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骥来到做完脑部手术的王女士(化名)床边查房。“感觉好多了”,王女士一边回答,一边做着抬手等动作。看着术后恢复良好的妻子,王女士的丈夫刘先生(化名)向刘主任等医务人员连声道谢。
头痛呕吐病魔突如其来
说起妻子发病当天的一幕,刘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回忆道,8月20号上午突然接到妻子电话,说头痛的厉害。挂断电话后,刘先生立即赶回家中,发现妻子已经意识不清,地上有一滩呕吐物。他急忙医院急救。
接诊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谭家龙为患者查体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头颅CT显示患者“左额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初步诊断为脑出血,需要尽快手术。谭家龙当即向科主任刘骥进行了汇报。
确保安全医生共商良策
经过术前讨论和安全评估,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很快确定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此时一个疑点浮现在刘骥主任的脑海里,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患者血压正常,但左额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些特殊的症状引起刘骥主任的注意。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他初步判断患者为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为患者急查头颅CTA(脑血管成像),却未发现明显异常。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要知道,如果连病因都摸不透就贸然开刀,将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
刘骥主任再次召集团队成员进行术前讨论,并与影像医师仔细沟通,高度怀疑是动脉瘤内伴有血栓,导致CTA上动脉瘤未显影。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刘骥主任带领团队走上手术台。
精准施治妙手祛病救人
无影灯下,一场与死神较量的比赛开始了。刘骥主任主刀,副主任*平忠、主治医师谭家龙为助手,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密切配合。
开颅、清除血肿,一系列精准细致的操作后,在显微镜下探查发现,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有一直径约0.6cm的动脉瘤,证实了刘骥主任的判断。“真凶”找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动脉瘤夹闭并切除,但这才是手术最难的地方。
动脉瘤就像血管上鼓起的一个包,医生需要小心翼翼地把长了动脉瘤的这根血管分离出来,准确找到动脉瘤瘤颈部位,进行夹闭。在这过程中,既要保证这根血管的正常流通,同时要避免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否则将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有大出血的危险。
显微镜下,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将目标血管成功分离出来后,顺藤摸瓜找到动脉瘤颈部,顺利进行夹闭,预防再次破裂出血,同时将动脉瘤体切除送病理检查。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周到服务病人恢复良好
每天查房、康复锻炼、健康指导,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王女士术后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病理结果出来,诊断为“动脉瘤伴机化血栓”,再次印证了刘骥主任的判断,术前的CTA之所以没有显示动脉瘤,是因为动脉瘤里有大量血栓,堵塞了造影剂进入动脉瘤内。刘骥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及时为患者排除了颅内的“地雷”,挽救了患者的宝贵生命。
“感谢刘主任,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你们都是我妻子的救命恩人。”面对患者家属的感谢,刘主任微笑着说,不用谢!这都是我们医生应尽的职责。
今年7月份,医院聘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骥担任神经外科主任。上任之后,他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开展了脑膜瘤切除、胶质细胞瘤切除、梭形细胞瘤切除、小脑血肿清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大脑中动脉瘤夹闭+切除等多台三、四级手术,用医者的仁心和妙手护佑人民的健康,赢得了患者的赞誉。
专家介绍
刘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专业硕士,讲师,现任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功能学组委员。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在本专业常见疾病诊疗、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意外等神经重症的管理。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研修一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供稿:神经外科
编辑:孟宝剑
审核:王宏忠周培荣
医院订阅号
医院服务号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