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徐锦芳教授医学博士、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年,德国访问学者一年。擅长各种复杂难治颅脑肿瘤的微创外科综合治疗,擅长脑出血、脑外伤等危急重症的救治。主持及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厅、教育厅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参编著作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任职: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省神经肿瘤分会委员《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等华科·精准神外讲坛录播:
胶质瘤手术治疗需要很多辅助技术,国产华科精准的机器人和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具备一定优势,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简要介绍01STEPS胶质瘤的概述概述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原发肿瘤,约占成年人脑肿瘤40%
·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电场、靶向等综合治疗
·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预后差
我们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颅内肿瘤的手术量还是非常大的,约占到全省的1/3,这么多的数据,需要总结分析才能推进颅内肿瘤治疗的进步。
02STEPS胶质瘤的治疗指南治疗指南
弥漫性胶质瘤通常呈浸润性膨胀生长,但局部易受脑沟、脑回的限制,多沿白质纤维束走向扩展,手术切除的总原则是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肿瘤,即以最小程度的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获得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强烈推荐)。
基于胶质瘤浸润膨胀的生长方式及血供特点,推荐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导航技术,以脑沟、脑回为边界,沿肿瘤的可识别边界作解剖性切除,如果可行则力争以皮质及皮质下重要功能结构为临界做超范围切除。
神经外科手术·新辅助技术
只依靠肉眼和吸引器无法达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辅助技术。
脑胶质瘤的手术辅助技术有: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荧光显微镜、术中唤醒、术中磁共振、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B超等。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台手术,不光要有“武器”在手,也要糅合自己的思考。比如什么样的胶质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辅助技术,你手术的计划及思路,这些都是要综合分析判断去选择的。
病例分享01病例1右侧颞叶胶质瘤右侧颞叶胶质瘤
这是一例右侧颞叶比较大的胶质瘤,患者,男,67岁,“外伤后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占位20余天”。
02病例2左侧岛叶胶质瘤左侧岛叶胶质瘤
患者男,71岁,言语不利伴记忆力减退2月。
对我们神经外科医生来说神经电生理监测几乎是必备的,这样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会特别放心,可以尽量避免损伤运动功能区。
有的时候并不是说沿着肿瘤边界切就完成了,而是要按照神经电生理监测,才能够保证功能安全,有的肿瘤稍微往外缘扩大切是可行的。但是靠近功能区的我们只能用雕刻技术,不能沿着边界扩大地去切,因为可能会导致功能障碍。
03病例3四脑室胶质瘤四脑室胶质瘤
患者男,20岁,头痛2周。
04病例4丘脑胶质瘤丘脑胶质瘤
患者男,33岁,头痛伴呕吐2月余,肌力战退1月,抽搐1次。
对于这例丘脑的肿瘤,我们不去做开颅切除手术,一般是选择做一个穿刺,取得病理诊断之后再做后续的放化疗。
05病例5
患者男,45岁,失语9天。
这种靠近功能区的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荧光显微镜、导航辅助等可以做到全切除。
06病例6复发胶质瘤复发胶质瘤
患者女,55岁,脑胶质瘤术后2年余,突发意识模糊1天。
复发胶质瘤使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配合可以做到全切除,并且保证生存质量。
07病例7唤醒麻醉唤醒麻醉
患者女,38岁,反复肢体抽搐发作5月。
病人需要做唤醒麻醉,否则可能会影响语言功能。
病理:GBM,因拒绝放化疗,术后3个月复发。
08病例8囊性胶质瘤囊性胶质瘤
患者男,74岁,命名性失语1个月。
术后5年,我院MR复查,未见复发。
胶质母细胞瘤是可以有较好的预后的。有囊壁的、离功能区比较远的胶质瘤,手术的时候沿着肿瘤的外缘整体切除,后续加上标准的放化疗,该患者5年没有复发。
病例总结:
在手术全切除的情况下,加上后续的放化疗,胶质瘤是可以有较好的预后的,随着神经导航等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医生操作水平的不断前进,导航引导下的精准外科治疗是病人的福音。
神经导航系统01TITTLE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SRI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SR1
个人体会: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是很具实用性的,我们通常用在癫痫的电极植入、DBS手术中,做穿刺活检也是非常有用的。正如前面介绍的病例所说的,当肿瘤位于功能区比较深的位置,全切会导致功能损伤严重,这个时候用华科精准机器人做一个穿刺活检可以解决问题。
为什么选择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因为实用!
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可在不切头皮,不取骨瓣的情况下完成立体定向手术。它只需要把病人的头皮进行导航定位之后,直接用穿刺针沿着头皮和颅骨钻一个3mm骨孔就可以取到标本。对病人来讲感受特别好,也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02TITTLE华科精准导航系统华科精准导航系统
这是华科的导航系统,目前我已经应用于很多病人。手术效果佳,使用方便,也很精准,在精准性、易用性等方面完全可以满足手术要求。
03TITTLE手术过程手术过程
以上是手术应用过程中的照片,应用了华科机器人进行的定位穿刺,效果很好。病人3天出院,拿到病理诊断,确诊是胶质母细胞瘤,后续采取相应的放化疗。
这说明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做穿刺活检是非常有用的。这张图展示了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的全程导航,手术过程中效果非常好。
手术病例1手术病例
病例摘要:
42岁男性,一周前抽搐发作一次,磁共振提示右侧额叶占位。没有头痛或恶心。
术前影像
术前的CT,提示有部分的钙化。
手术规划导航设计
在导航下描好手术的边界和切口。
术中定位
在手术中用电极和电生理监测找到中央沟和中央前回。
使用导航辅助勾画肿瘤边界。
继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因为这是低级胶质瘤,所以这里的荧光基本没有显示。
切除肿瘤
在最核心区位取冰冻,冰冻提示是胶质瘤,准备切除。
根据导航提示,边界是脑沟的位置,尽量沿着脑沟的边界切除这个肿瘤。
这是用CUSA把肿瘤的不规则边界区域切除,不会损伤正常的脑部功能区,效果非常好。
然后把肿瘤游离的大块部分先切除。
边缘靠近中央前回区的地方要仔细地、慢慢地剥下来,刚好沿着中央前回脑沟的边界把它给剥下来。
荧光显微镜
这个病例是低级别胶质瘤,荧光基本无显示。荧光显微镜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可以常规用一下,尤其是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效果特别好。
切除后导航笔观察
这是手术把肿瘤切得比较干净之后,我们再用导航笔去验证一下前后左右、上下深部。根据华科导航的提示,看看前后左右、深部有没有到边界,到边界提示肿瘤已经完全切除。如果觉得某些地方存在不足,可以继续切除。最后覆盖止血材料。
术后影像
从术后的CT和磁共振可以看到,刚好切到中央前回的边界,传导束没有影响。
病人术后活动正常
病人术后基本没有什么功能影响,走路、手脚活动正常。
术后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右额)间变性少突胶质瘤,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WHO3级。
手术病例2手术病例
该患者应用华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穿刺活检,3天后出院,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后续采取放化疗。
手术病例3手术病例
患者,男,30岁,因偶然检查发现左桥臂约2公分占位1个月,无明显症状,是一例特殊病例。
我们首先考虑胶质瘤的可能性最大,设想先采用华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做穿刺活检。在乙状窦后入路做好手术准备,活检提示为胶质瘤,我们就从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全部肿瘤。
个人体会:
华科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和神经外科导航在我们手术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作为神经外科的手术医生,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肿瘤最大范围地切除,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根据临床病例数据显示,病人术后长期无复发迹象的也基本上都是肿瘤切除干净的。
会议总结
我们应该支持国产的导航,华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和导航使用体验非常好,我已经使用很多次。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要不停地去改进和进步。我相信凭着大量病人的数据和大量的手术经验,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地去研发,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理念的改变,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精准医学的进步和神经导航技术也为医生的成长及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华科·精准神外讲坛录播:
支持机构
往期回顾
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神经导航辅助精准治疗病例分享——中大五院刘飞教授华科·精准神外讲坛第1期:神经导航技术与精准神外手术高峰论坛华科·精准神外讲坛第2期: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应用高峰论坛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流程—医院李建宇教授《术精于准·专家访谈》
医院神经外科-刘焕光教授-颅内病变难确诊,微创一针揭谜底,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华科·精准神外讲坛第3期:机器人辅助SEEG应用技术及策略前沿苏道庆教授张士刚教授
机器人治疗脑出血技术优化及例单中心疗效分析华科·精准神外讲坛第4期:脑胶质瘤精准切除与神经导航专题讲坛戳“阅读原文”观看精彩录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