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G01ldquo神经导航黄 [复制链接]

1#

病史简介:

病例一:53岁,男性,因“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半年”入院,体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光反射灵敏,左侧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

病例二:34岁,男性,因“头晕半年,加重10天”入院,查体: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光反射灵敏,余体查不能配合。

术前VS术后影像

病例一

图1.病例一MRI

病例二

图2.病例二MRI

手术入路选择

丘脑胶质瘤切除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全切肿瘤的同时保留功能的完整,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目前针对丘脑胶质瘤的手术入路众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内侧入路(a)和侧方入路(b)。内侧入路包括:半球间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侧方入路包括:经额叶皮质/顶枕叶/颞叶皮质-侧脑室入路,颞下入路及经侧裂-岛叶皮质入路等。

图3.丘脑胶质瘤手术入路选择示意图

(QinglongGuoet.alWorldNeurosurgery)

在此次汇报的两个病例中,我们根据术前影像学结果,分别选择了经顶枕叶-侧脑室三角部入路(病例一)及经纵裂-胼胝体入路(病例二)。在病例一中,由于肿瘤内侧正常丘脑成分较多,且运动纤维束主要被肿瘤推向外侧,所以我们选择经顶枕叶-侧脑室三角部入路。在病例二中,肿瘤内侧基本无正常丘脑组织,纤维束主要位于外侧,所以我们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入路。

图4.手术入路示意图

术中过程

(1)神经导航有助于术中明确肿瘤边界

图5.神经导航示意图

(2)*荧光助力术中肿瘤边界的确认及肿瘤的全切

图6.正常模式与荧光模式对比示意图

术后结果及病理结果

病例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左侧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不高,病理结果回报胶质母细胞瘤。

病例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双侧肢体活动正常,病理结果回报弥漫中线胶质瘤。

病例点评:丘脑肿瘤相对罕见,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好发于儿童,约占所有脑肿瘤的1-5%。其解剖位置位于脑中线深部,毗邻豆状核、尾状核、穹隆、丘脑下部的重要结构或神经核团,其中内囊中走行的锥体束等重要结构更是直接与术后生活质量相关,因而此部位手术难度巨大,总体预后不佳。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丘脑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尽可能保证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全切肿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前特殊序列磁共振检查(尤其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走行)帮助术者在手术入路与方式的选择上提供参考,辅助神经导航与*荧光技术的联合应用则为术中安全切除丘脑胶质瘤提供了保证。

END

撰文|谭*李昊昱

编辑|王路飞

审校|刘庆李昊昱

往期推荐:

刘庆教授专访——如何实现垂体腺瘤手术的真正微创?

经额角入路切除脑室内胚胎性肿

神经内镜下经扩大经蝶入路切除KnospsIV级垂体腺瘤

专家介绍

刘庆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颅底神经外科主任,兼任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外科专委会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湖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副主编、《ChineseNeurosurgicalJournal》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入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工程学科骨干人才,被评为“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年完成各类复杂颅脑肿瘤手术余例,疗效达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复杂颅底肿瘤、丘脑脑干肿瘤、深部胶质瘤等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的学术造诣。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uro-oncology、JournalofNeurosurgery、Neurosurger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著60余篇,主译《神经外科医师手册》、《脊索瘤》专著2部。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2项。

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