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5岁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疼痛为阵发性,每天发作数次,近来上述症状加重。病来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头晕、无抽搐,精神状态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扫描采用西门子VerioTim3.0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以下序列:矢状位SE序列T1WI(TR/TE=/25),T2WI(TR/TE=/),层厚4mm,层距5mm,平扫后作增强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造影剂为加乐显(钆布醇注射液)(0.1mmol/kg)。
T1WI
T2WI
增强T1
增强T1
1.根据MRI扫描结果,你认为下列哪项描述比较恰当?(单选)
A.病灶单发,位于髓内
B.病灶单发,位于髓外硬膜下
C.病灶多发,位于髓内
D.病灶多发,位于髓外硬膜下
2.根据MRI增强图像,最终的哪些影像诊断恰当?(单选)
A.神经纤维瘤
B.神经纤维瘤病
C.脊膜瘤
D.多发神经鞘瘤
问题一答案:D
解析:增强MRI扫描有助于对小病灶的检出,通过对增强MRI的仔细观察,发现病灶为多发,冠状位扫描对病灶定位有较强提示作用,可见其位于髓外硬膜下,脊髓呈受压改变。
问题二答案:D
解析: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其次为脊膜瘤,该病例具有神经鞘瘤典型的环线强化特点,且未发现脊膜尾征。病变为多发,但其强化方式并不支持典型神经纤维瘤,因此首选考虑为多发神经鞘瘤。
手术记录:
切开暴露至椎间关节内侧,游离T12-L1椎间关节,可见其下硬膜饱满,纵行切开硬膜并悬吊,可见一肿瘤为灰红色,质韧,血供一般,可见单根神经根与肿瘤关系密切,镜下小心分离肿瘤边界,保护周围组织,切除肿瘤。缓慢拨开神经,探查可见余三处肿瘤,肿瘤均为灰红色,质韧,血供一般,与周围神经紧密黏连,镜下小心分离,逐个切除肿瘤,仔细探查,确认切除完全,共切除肿瘤4个,无残留。止血,缝合。
病理:
肉眼所见:(椎管内占位性病变)A-A1组织4块,大小共约4*1.5*1cm,变六块全取
光镜所见:瘤细胞局部排列疏松,局部呈束状、栅栏状密集排列,胞核深染,异型性可见
病理诊断:A-A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椎管内神经鞘瘤位于髓外硬膜下,少数骑跨在硬膜内外或单纯位于硬膜外,极少数位于髓内。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将近一半,男女无显著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一般为单发,多发者较少见。多发性神经鞘瘤因其累及的神经和脊髓节段范围较广,常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本例诊断重点主要有三:
一是确定病变的定位,冠位增强扫描对其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的定位有较强的提示作用;
二是分析其磁共振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神经鞘瘤在T1WI像多为低信号,等信号少见,T2WI加权像呈高信号,且信号也常是不均匀的,这和肿瘤囊变、出血、密集的细胞结构或胶原蛋白沉积有关,增强扫描病灶呈边界清楚的明显强化,边界清楚是由于肿瘤具有包膜,由于囊变、出血的存在,强化也多是不均匀的,常表现为肿瘤外围强化。本例从磁共振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分析,均符合上述描述;
三是明确肿瘤的数目,仔细观察细小子灶以避免漏诊,增强扫描对于小病灶的检出有重要意义,比如本例位于神经根的小病灶。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的主要成分均为施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证明二者的排列方式不同。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根的纤维母细胞,常多发,无包膜,腰椎椎管内的神经纤维瘤较神经鞘瘤多见。多发的神经纤维瘤常见于I型神经纤维瘤病,常合并颅脑、内脏、皮肤方面的异常。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少见,T2WI有时可见到特征性的“靶征”:病灶中心的胶原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周边粘液基质成分呈环形高信号。增强时大多数病灶强化均匀,部分病灶中心的纤维成分强化程度较周边低。I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另外还可伴有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或晶状体浑浊。而多发性神经鞘瘤通常无咖啡斑和皮内神经鞘瘤,亦不伴有听神经瘤,但有一部分多发性神经鞘瘤属于NF2的嵌合型突变。对于椎管内外多发病变的患者,应先行皮下结节的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以更好地指导治疗。脊膜瘤:脊膜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以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在颈、胸段椎管内,腰段椎管少见,瘤体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T1WI、T2WI均为均匀稍等信号,发生钙化者表现为肿瘤内出现T2WI低信号,病灶与硬膜面夹角为钝角,无沿神经根向外延伸,无椎间孔扩大,罕见“哑铃征”形成。病灶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钙化部分无强化,且容易出现硬膜尾征。神经鞘瘤最早由Verocay于年报道,年Stout将其正式命名为神经鞘瘤。该类肿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神经性良性肿瘤,又称施万细胞瘤,常为单发,仅少数可多发。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系指椎管内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在不同节段、部位生长2个及以上的肿瘤。椎管各节段均可发生,胸段较多见,其次为颈段和腰骶段;绝大多数发生于髓外硬膜下,偶见于脊髓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常见于3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增强MRI检查是椎管内肿瘤最有效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可清晰分辨椎管内的各种组织结构,并能及时发现多发性肿瘤,对于确定肿瘤的起源部位、形态、大小、多少以及毗邻结构等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椎管内肿瘤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并且还可用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腰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马尾神经瘤也常常多发,特别是小的肿瘤,增强MRI检查至关重要。椎管内硬膜下多发肿瘤鉴别诊断中,转移瘤需要排除。但是,不管血型转移还是脑脊液种植转移,都有原发肿瘤,并且,转移瘤常常发生在软膜上,除马尾神经外,脊膜的不均匀增厚、强化结节常常合并存在。
觉得好看,点右下,或左下!感谢您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