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D打印技术助力鞍区肿瘤成功切除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鞍结节脑膜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膈以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临床中习惯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

治疗上首选手术全切除,多数预后良好。但是由于该部位肿瘤位于颅底,周边解剖结构复杂而且肿瘤生长位置往往较深,和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的充分暴露困难,操作空间狭小,是影响肿瘤全切的主要因素,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及风险达☆☆☆☆☆

如何能精准安全地切除肿瘤呢?

医院神经外科鞍区内镜组吴永刚团队,利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精准呈现病变部位,辅助完成手术方案设计,让患者阿女士体验了一次高科技助力手术的治疗全过程。

阿女士,今年44岁,是一名银行职员。于两年前开始经常性出现前额部的胀痛,数分钟后缓解,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在一周前头痛症状突然加重伴有恶心,有数次20分钟左右的晕厥史。据阿女士自述,近一段时间眼睛看不清楚了,尤其是右眼较为明显,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医院检查的结果令阿女士紧张起来,在颅内靠近眼球的后方长了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瘤,已经压迫到视神经,如果再耽误下去很可能会双目失明。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切除,而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医院治疗。

来到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后,主治医师为阿女士安排了术前的相关检查。头颅增强核磁提示鞍区及鞍上占位,考虑鞍结节脑膜瘤,肿瘤组织周边血管有轻度受压推移。视力、视野检查结果堪忧,双眼视力0.02,右眼颞侧及鼻下方视野缺损,已经接近失明。

术前增强MRI提示,鞍区及鞍上占位;占位周围血管轻度受压推移,脑基底动脉环扩大

术前针对这个病例进行了全科讨论,希望能够找到更加优化的手术方案。科主任杨小朋指出应尽快手术,术中只有充分暴露肿瘤、保护好神经及大血管,才能达到安全切除肿瘤的效果。

那么采用哪种手术方式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呢?

因肿瘤基地宽大,最后讨论手术策略决定采取开颅手术,经“额底+纵裂入路”进行肿瘤切除。术前结合3D打印技术来辅助完成手术方案。该技术是结合三维CT和MRI,通过数据软件分析整理,完整的“克隆”出患者整个病变部位,精准地呈现出肿瘤与周围骨性结构、神经、血管的分布形态,并且不同组织之间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还能按照1:1的比例进行透明模具的打印。

手术前,吴永刚用“克隆”的三维头像,为阿女士一家进行了手术方案介绍,立体感十足的三维图像在医生的操作下,可放大,可旋转,局部的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准确的介绍和直观的感受,令阿女士减少了很多顾虑。

据吴永刚主任医师介绍,3D打印技术能够测量出肿瘤的大小体积,清晰地呈现出该患者鞍区肿瘤与供血动脉之间包绕的关系,为术者进行手术入路及手术步骤推演提供帮助,做到把握全局心中有数,有效地避免术中误伤到重要的神经血管,提高手术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术中的情况与吴永刚预判的一样,肿瘤组织推挤着视神经生长,右侧视神经被肿瘤压的菲薄。肿瘤大小约31×20mm,手术过程中吴永刚十分仔细地分离肿瘤与神经的粘连部分,避开周围动脉血管,进行分块切除肿瘤,视神经充分减压并保留完整。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核磁提示肿瘤全切,右眼视力提高到0.04左眼视力0.15,病理诊断为鞍区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目前阿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已经出院。

术后复查MRI片

我科于年5月开展3D打印技术以来,在脑血管病、脊柱手术、颅内肿瘤复杂结构的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私人订制”版的病灶模型不仅让患者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疾病,也在医生优化手术方案上效果卓越。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图片文字素材:神经外科--张谦

编辑:罗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