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8日,“聚精汇神”精准诊疗云沙龙脑肿瘤专题在线上圆满举行。此次会医院*委书记神经外科主任朴浩哲教授、哈尔滨医院副院长蒋传路教授、中国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刘云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医疗副院长神经外科科主任许在华教授、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李蕴潜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同时还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多基因检测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临床应用”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提出深度见解,会议现场各位专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专家精彩发言可扫码观看回放
临床实践
胶质瘤和脑转移瘤多基因检测临床应用
张金男
教授
医院神经外科张金男教授分享了脑转移瘤在精准诊疗时代的治疗方法。张教授指出血脑屏障及原发病灶和脑转移病灶的异质性是脑转移瘤的治疗困境。针对脑部病灶的分子检测可揭示脑部特异的治疗靶点,更好地指导脑部治疗方案选择。此外,多基因检测可精准提示预后。例如EGFR、ALK、BRAF分子突变状态可为脑转移癌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总而言之,精准医疗的发展将更好地描述脑转移的风险、评估患者的预后、制定治疗策略,未来对每个病人的分子突变谱分析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院神经外科于宏伟教授分享了脑胶质瘤多基因检测的获益。于教授认为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物在胶质瘤的分型、预后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IDH突变、EGFR扩增、TERT启动子区域突变、BRAFVE突变、FGFR1变异,为精准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帮助。此外,异病同治可能为胶质瘤带来更多治疗机会,目前FDA已批准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用于治疗NTRK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通过多基因检测,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于宏伟
教授
经典追踪
胶质瘤临床案例探讨
医院神经外科郭学*教授结合丰富的诊疗经验分享了两例额叶胶质瘤精准诊疗案例。这两例案例通过分子病理和组织学病理综合诊断,明确了胶质瘤的分类。分子分型提供了精准诊断依据,利于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医院神经外科张烨教授表示基因检测对于脑肿瘤必不可少,病理诊断有赖于组织学病理和分子病理的整合。大连医院放疗科吕秀鹏教授指出基因检测对后续的放化疗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例如MGMT甲基化状态、BRAF基因突变状况、CDKN2A/2B的表达情况,对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医院神经外科苏君教授指出由于儿童胶质瘤患者不是成人胶质瘤的缩小版,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要结合患者的情况对症治疗。各位专家一致认同应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进行下一步治疗。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徐松柏教授分享到基因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对于儿童胶质瘤,不仅表型、代谢等与成人胶质瘤具有差异,诊断预后方面也具有差异。医院神经外科鞠海涛教授认为分子诊断能更真实的反应肿瘤的分型,应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进行下一步治疗。
名家论道
神经肿瘤特邀嘉宾团临床实践热议
特邀嘉宾围绕脑转移瘤治疗中分子检测的应用展开讨论。大连医院神经外科魏明海教授指出不应以原发灶基因检测结果指导转移灶治疗,建议对转移灶样本进行检测,同理复发的肿瘤应对复发组织进行检测,指导精准治疗。朴浩哲教授分享了临床上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获益的案例,指出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可通过靶向药物的治疗使病灶稳定、甚至减小,分子检测筛选靶向药物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哈医大附属二院神经外科胡韶山教授分享到,分子检测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有着非常明确的意义,可让我们能够更清楚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为日后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对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可采用的治疗方式”的议题,特邀嘉宾团展开热烈讨论。中国医院神经外科关俊宏教授认为胶质瘤未来的治疗不单纯依靠手术的进步,也有赖于更多靶向药物的研发。通过多基因检测,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同时,关教授希望通过基因检测能够给脑肿瘤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方案。刘云会教授分享到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应综合多方面考虑,可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也可通过分子检测,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会议在各位专家的积极探讨声中结束,各位专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各位会议主席最后总结到,基因检测加深了对脑肿瘤本质的认识,能够揭示重要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守护者任重而道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