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广东靓汤配方 http://www.doukoua.com/dktz/6234.html这两周去跑了三个省,4家医院,去回访,培训,医院的技师都在看书。没有别的意思,一般来说,放射科的学习氛围,实话实讲,没有临床科室那么强。因为,我在临床科室去看,经常看到有医生在看书。不过现在好多了,医院培训,医院都能看到书柜,磁共振操作间主机的桌子上,读片室里等等地方,摆满了各种影像学书籍,有中文的、英文的。不过,可能是因为放射科医生比较忙。医生组要不停的写报告,现在做完一个磁共振检查,医院甚至90分钟就要出报告给病人,也难怪医生没有时间看书。当然,医院上班时间,医生都在忙着写报告,看书应该是业余时间(下班时间)干的事情。而技术组的老师更是繁忙,因为要不停的扫描病人,医院里看书。
这两周,看到很多技术组老师,一边扫描一边翻书,复习。我知道是因为有考试来了。
昨天、今天我的朋友圈都看到很多人在刷考试,特别是磁共振技术组,相信大家考试结束了,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抛开上岗证考试等各种证书考试不谈,作为一个影像医师或者技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考很多试。这包括了:中期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研究生入学复试中的专业考试,博士生入学复试的专业考试(我记得原来博士入学考试是考三门:英语,病理生理学,专业内容-医学影像及核医学,当然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新的考试科目不清楚),各种上岗证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原来在读书期间,自己参加过无数考试,也带过教,当过临床监考,影像读片实践课考试也自己出过题。医院几年,不过,终归还是有一些印象。而且,我原来读书的时候,就喜欢总结考试题型,出题人思路,考点。所以,本期懋式百科全书,借着大家才考完试的热点,和大家聊聊考试心得和自己总结的一些技巧。当然,我一直觉得医学是理解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文中我的一些巧记方法,可能并不太严谨,但是应试很实用,方便大家容易记住。
一、读片题
读片题,一般上岗证或者证书内考试不会考。这种题,一般是学校的期末考试或者影像读片实践这门课考的。这个最简单,也最无聊。送分的,完全,应该出3-5个。一般学校期末考试考的读片题都不难,而且很典型,是一个医学生从书本思维,转换为临床思维的过渡。学习影像诊断的学生,必须对这类题目比较了解,因为出题人的思路,就是最简单的影像鉴别诊断思路,医院实习或工作中需要的第一个思路。
1,肺TB和肺癌
一般题目是“年轻人,35岁左右,咳嗽,咯血”,我不看图都晓得是TB。再结合CT肺窗纵膈窗观察。
题目是“老年人(岁数大于55),什么每天抽1包烟,烟龄30年,痰中带血”,那我根本不用看图了,肺癌。如果在看图,哇,肺门部有一个肿块,肺上叶还有肺不张,那不是肺癌是什么?
2,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好发于“年轻人,一般有发热一周的前驱症状”,在一看图片,一大片肺实变,这不是大叶性肺炎是什么?
小叶性肺炎好发于“老年人,体弱多病的,身体抵抗力差的”,而且既然叫小叶性肺炎,代表它是支气管肺炎(不同于大叶性肺炎是肺泡型肺炎)。支气管肺炎肯定可以通过支气管到处播散,特点是双肺散在斑片状影。一看图片,两肺都有,那跑不掉。
3,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大家看过TVB医疗剧《oncall36hours》没有,有一段讲得很搞笑。二号女主角米雪(如果我名字没记错的话)努力想成为一个成功的neurosurgey医生,但是就是记不住怎么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于是有一次男主角(一剪头)就在她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图,女二号主角回来一看,就豁然开通了。这段也是我吐槽剧情的。因为女二号已经都在住院实习了,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又是学神经外科专业的,这个不知道,显得有点.....
脑从外向内,由三层屏障结果组成: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大家看名字都知道,硬脑膜肯定很硬;软脑膜肯定比较软。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间隙叫做硬膜下间隙;而软脑膜由于软,就基本上帖这脑,随着脑沟、脑裂延伸进去。
硬膜外血肿首先它的血肿位置是硬脑膜外面,所以叫“硬膜外血肿”,也就是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大家想,脑外的血肿,肯定不是很严重,所有有“中间清醒期”,另外由于硬脑膜的张力,血肿的形状就是双凸形,和透镜一样。只要看到什么题型是“年轻人,外伤史,头部受伤,医院来恢复神智,然后又昏迷”,在看图,那就不难判断。
硬膜下血肿就不一样了,首先,它是“硬脑膜”下的血肿,所以它是位于“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因为基本上软脑膜是帖着脑实质的,所以这个血肿我们可以认为位于脑内,所以叫“硬膜下血肿”,那脑内出血,肯定严重得多,直接就昏迷了,一般都“没有中间清醒期”。而且由于在软脑膜下,没有了屏障的阻挡,血肿范围会很广,而且没有外面的张力,血肿的形状是“新月形”。
4,气胸和胸腔积液
这个是比较基础的,不知道的话,就应该补补课本了。
5,循环系统
这个大家觉得难。看哈我笔记吧。
二、判断题
判断题一般比较简单,就是猜也是50%的正确率,这个基本上没什么好讲的。而且,大部分医学判断题,题目本身就太简单,基本上毫无考试鉴别的意义。
三、问答题
1,脑膜瘤
我这里做一个角色假设,假设我正在考试,我是一个学渣,平时不学习,经常逃课,也不看书,成绩也差,但是考试了,学渣虽然渣,但是考试也不想挂,我怎么以第一人称分析打问答题的全过程,尽量再考试过程中,开动大脑,搜索记忆,抓住得分点。
他遇到一道问题题,题目是“脑膜瘤CT的特点?”我下面以学渣的心理分析,来告诉大家在不知道怎么的情况下,就凭分析就得分。
学渣一看这题,好难。“脑膜瘤的CT特点?”一看分值10分。
心理一想10分的题,一般要答5点嘛,一点2分,这样才好给分嘛。但是我不知道脑膜瘤啊。
好了,额,首先定位嘛。脑膜瘤,肯定是在颅脑的肿瘤啊,老师又讲过,另外,脑膜瘤,这个瘤应该是长在脑膜上的吧。所以,定位:1,脑膜瘤是颅内脑外的肿瘤。(2分)颅内代表整个头颅,脑外是因为不是长在脑灰质,脑白质里的,是脑膜系统的(学渣的理解)。2分到手了。
由于是肿瘤,他一想,肯定增强扫描要强化啊,要不然叫什么肿瘤。2,CT特点增强扫描强化(不知道什么强化方式就答强化)(2分)。学渣又拿到2分了,虽然他不知道是否是均匀强化。
脑膜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的呢?学渣一想,脑膜的肿瘤,应该不是恶性的吧,而且也没听过什么脑膜瘤多严重。另外,学渣看了一期《中国好声音》,他记得有一期节目,一个人自称脑癌术后患者唱歌,希望博取同情。结果寝室的学霸说,脑膜瘤,还是术后6年,根本就没有影响。学渣一回忆完再一想,肯定是良性的。3,脑膜瘤是良性肿瘤,既然是良性肿瘤,边界肯定清楚,不会侵犯脑实质,所以脑实质是受压改变。(2分)
最后,学渣在一想,虽然平时没上课,但是脑膜瘤老师讲了一个征象,“鼠尾征”,虽然学渣不懂什么叫“鼠尾征”,他还是大摇大摆地写一个:4,鼠尾征表现。老师一看,给(1分)吧。这儿10分的题学渣得了7分。
要是,学渣在想想,多写几个字,组织哈语言,说不定就8分了。
2,肺癌与肺结核
肺结核出大题完全就是送分,比如,出一个“肺结核的概述”。
那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肺结核的分型写出来,罗马数学的5个分型,(这儿老师至少给你3分)。在写什么结核球哟,播散性肺结核,慢纤空。
最后,脑子灵光点在写个,临床症状。潮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组织哈语言,至少得8分。
四、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原来在学校考试的时候,觉得这个是最难的。其实,这个是最简单的。不需要答得,跟教科书上一模一样。我原来同班有个同学,以背诵强著称。他答名词解释和问答,背得一字不漏。答完题后,他说,他的答案,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都不会错。当然,不需要这样记忆,只要理解记忆,掌握几个关键词,要点,那么名词解释得满分并不难。
五、选择题
选择题是医学考试中最常见题型,基本上在研究生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上岗证考试都是以选择题为主。为什么?因为选择题是客观题,不像问答题,带有主观意味。
选择题,答对了就是对了(所谓答对是指跟标准答案一样,当然标准答案有时也会错)。选择题答对分3种:一种是你真的答对了,但是标准答案错了,那其实在物理分值上你也等于“错”了;另外一种是,你真的答对了,标准答案也是对的,匹配,得分;第三种,你其实答错了,但是标准答案是错的,结果你和标准答案一样,得分。
目前看了大家分析的上岗证考试题的标准答案。发现,现在的考试,标准答案都是错的情况,并不罕见了。所以,有时候,你都答对了,结果分数不高;反而是不会做题的人,他和标准答案一起错,结果分高。
当然,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不谈。还是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复习好。选择题,也是最容易临时突击的,现在有很多题库,题集。如果时间短,来不及复习了。直接看题库,一晚上看道题,就看完题目,看正确答案(正确选项),错误选项不看。这样,你脑子里会对正确选项形成短暂记忆。当然,审题很重要。比如:以下哪项不正确?你不要看成,以下哪些正确,然后把题目和答案错误匹配记忆,这样真正遇到类似的题,可能出题换了一个问法,结果你印象刚好是相反的。
六、填空题
什么内容最容易出填空题。F4(法洛氏四联症):这不是天生的填空题: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我1秒就答完),必须要有这种速度。
自己在书上找,很多这样的题。比如,X线成像的三个条件,这不是填空题?出题老师的时间有限,老师最不愿意花时间出的题就是填空题,所有,有现成的,当然就直接出了。
七、作弊篇
考场禁止一切形式的作弊,虽然大家都是大学过来的。大学的期末考试,要说从来没做过弊,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我当过临床监考老师,监考位置,视野太好了,真正要抓作弊的,太容易。一般,监考老师,不抓你,就是因为心软。
比如,不太重要的考试,中期考试,期末考试。如果发现有学生作弊。我也不会抓。毕竟,万一抓了,学校管得严,开除了,这个学生可能人生轨迹就发生变化了。但是,作弊吧,又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其他学生认认真真复习,这个学生作弊就考高分,这样不好。所以,一般不重要考试,学生作弊,监考老师,第一次眼神提醒。如果学生还见好不收,监考老师就会没收作弊工具(小抄,耳机....);如果没收了工具,过了一会儿,学生第二次作弊(再掏出新的小抄),那监考老师就只能请学生立即交卷,离开考场。
当然,重要的考试,如果作弊,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做*注。
在这里,懋式百科全书还是要传递正能量。禁止一切形式作弊,希望各位朋友不要用这种方法,没必要,太不值当。考试嘛,又不难,复习复习就能过的,何必去冒险。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像下图这个人一样。看一遍的东西,不需要刻意去记,自然就装在脑子里了。
很多人说,不是人人都这样,确实。但是这种是可以训练的。有些人对数字敏感(比如,历史事件,日期,数字记忆),有些人对空间敏感。每个人的头脑都有一个自己的特长,对某些东西敏感。合理的训练,大部分人是能够达到,下意识记忆的。
祝大家上岗证都能够顺利的通过,成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高高兴兴的。
苹果用户专用
李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