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演讲PPT石梅分子病理指导的精准治疗 [复制链接]

1#

CPTN(开通头条号)讯,年3月26日上午8:30,“第九届放射肿瘤治疗前沿技术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正式召开。

医院放疗科主任石梅教授出席了本届活动,并作了《分子病理指导的精准治疗脑胶质瘤还有多远》的主题演讲。

石梅教授表示,中国成人恶性胶质瘤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30%和13%,间变性胶质瘤及GBM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约为2~3年和1年。GBM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复发率及化疗高抵抗性。

由弥漫性低级别(Diffuselow-grade)和间变级别胶质瘤(Diffuseintermediate-gradegliomas)合称的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Diffuselower-gradegliomas),属WHOII和III级胶质瘤。因临床表现的高度可变性,无法以病理学分级来精确地预测其预后,部分肿瘤可能一直处于静息状态,而部分可以迅速地进展为胶质母细胞瘤。因此,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具有不准确性.

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的成员、医院Winship癌症研究所病理学和医学实验室DanielJ.Brat等最近在年6月的《NEnglJMed》发表论文,论述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整合基因组分析,为临床医生介绍肿瘤分子学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关于分子病理指导的精准治疗脑胶质瘤的现状,用三句话来概括就可以了:分子病理---发展最快,预后判断;LGG治疗选择---最有争议,期待循证;GBM治疗---最为棘手,机遇挑战。

石梅教授指出,分子病理指导胶质瘤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越来越明确,未来治疗策略更加个体化;低级别脑胶质瘤,期待更多基于分子分型的随机研究做为循证依据;高级别脑胶质瘤高度的异质性,反应了其基因谱的复杂性,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相对其他肿瘤而言,前路漫漫;GBM多模态影像指导的改变分割模式的临床I-II期研究在不断深入,值得期待!

经石梅教授本人授权,我们CPTN(重离子质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