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我控制着大脑,还是大脑在控制我 [复制链接]

1#

那些犯下极端暴力罪行的人,还是正常人类吗?

美国一项犯罪调查发现,犯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所谓的心理变态。该比例远高于正常人中1%的心理变态发生率。

也就是说,心理变态的人的确更容易犯下暴力罪行。变态罪犯往往在影视剧作品或文学作品中被描绘成高智商的冷血杀手,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犯罪顾问莫瑞亚提,喜欢吃人肉的连环杀手《汉尼拔》,皆是极其善于伪装在人群中的残忍猛兽。

《汉尼拔》

有关大脑的研究则发现:心理变态罪犯的大脑和正常人相比,似乎真不太一样。

当看到别人的身体受伤或者感到疼痛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心理上感到一定程度的疼痛,这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共情心理。而心理变态的罪犯对于自己的疼痛感觉是正常的,但对于他人的疼痛,却难以共情。

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很难或无法感知到别人的疼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人在生理机制上就会显得更冷血、更残忍,且没有同理心。

暴力与大脑构造有关吗?

年8月1日,美国前海军军人查尔斯·惠特曼在枪杀自己的母亲后,又用刀将妻子杀害,之后携带了3把刀、7把枪前往堪萨斯大学,杀害了14人,造成超过30人受伤。临死前,他要求对自己的大脑进行研究以探究他是否是患有精神疾病。

法医分析发现,查尔斯的大脑中靠近杏仁核的区域存在一个小肿瘤。随后,精神疾病专家在鉴定报告中写道:“恶性脑瘤可能使得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犯罪现场》

不过这只是专家们的推测,并非表明肿瘤就是导致惠特曼精神问题、让他发起大规模杀戮行为的元凶。

同一时期,西班牙神经科学家若泽·德尔加多做了一个关于脑部的实验。他将一个电极埋置在一名女性的右侧杏仁核区域。这名女性本来安静地弹着吉他,但受到电刺激后,她立马停止了演奏,愤怒地将这些乐器扔掉,然后开始拍打周围的墙壁。科学家们发现:人脑中的杏仁核会控制强烈的暴力情绪。

此后,科学家们开始试图分析大脑与暴力的关系,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暴力事件的成因。

科学家们通过核磁共振机器对照观察发现,心理变态的暴力犯人大脑两侧的前额叶皮层比普通人更薄。这一区域正好负责人类的共情,亲社会情绪的加工,比如说内疚或者尴尬,以及道德伦理等。

并且他们大脑背侧的扣带回有白质的异常,这一区域也连接着眶额皮层,参与从奖赏和惩罚中学习的功能。也就是说,心理变态犯人不仅负责共情的脑区和常人不同,他们负责从奖赏和惩罚中学习的脑回路也跟一般人不同。

当做一个决策的时候,普通人会对积极和消极结果有着不同的权重考虑。但是心理变态犯人更多考虑到行为带来的积极结果,却无法充分考虑消极结果,比如只在乎行暴的一时快感,而不考虑法律的惩处。又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有效地从惩罚中学习,所以也无法通过惩罚来纠正行为,这也是一些出狱后的罪犯总会再次犯罪的原因。

是我控制大脑,还是大脑控制我?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里曾提到过一个关于大脑的有趣设定,叫做。

它指的是当某个信息进入大脑时,通过机器对神经元网络的某一部分施加影响,我们可以使大脑不经思维就做出判断,相信这个信息是真的。被机器打了思想钢印的人,思维方式就被控制了。

这和我们上文谈到的研究不谋而合:似乎大脑生理层面的结构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想法及行为。那这不就是,大脑想让你干什么就是什么?那么,人真的具有自主或者自由意志吗?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人类怎么可能没有自由意志呢?我每天中午决定吃汉堡还是面条,那不就是我自己说了算吗?从吃饭到考研、工作,或者选择哪一条人生道路,不都是我的意识经过思考后的决定吗?

《老友记》

那你或许还没听过这项科学界著名的大脑研究实验——

年,德国的普朗克研究所做了一个实验。研究员给试验者们展示一张图片(下图),并告诉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字母按键。然后研究人员通过脑部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到试验者按不同字母时,大脑不同脑区就会被激活,从而建立出数据模型,就可以预判试验者下一次的选择。

研究人员发现,在试验者们做出决定的前十秒,大脑的神经系统就已经做好了决定。当然这个实验的结果并非拥有%的正确率,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系统的确是最先做出预测的,然后才把信息传递到我们的意识层面,最后才转化成行为。

实验表明,大脑里的神经会先于人的意识做出判断和指令。而神经不过是一些基本粒子组成的细胞,不具有思维,那人类难道真的只是参与大脑演化的傀儡吗?那些暴力犯罪天生就要干出十恶不赦的事情吗?

如何控制暴力,阻止悲剧重演

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当然不是为了给人类准备一套“宿命论”的托辞。这些大脑差异的研究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因为人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随着经历的不同,而随时被环境改写。

而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可塑性的巅峰。在这个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些问题青少年或者问题家庭进行干预,改变他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大大降低他们成年后犯罪的可能性。

荷兰的基因专家布鲁纳曾发现,有暴力倾向的男性的MAOA基因会发生突变,其中一个碱基从C变成了T。携带这个基因突变的人容易冲动,遇事难以冷静。MAOA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力基因”。

《犯罪现场》

那么,我们争强好胜的性格真的是由MAOA基因决定的吗?有暴力基因突型的人会不会是潜在的罪犯呢?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是否需要把他们抓起来,或监控起来呢?

你会发现,这个研究很快把我们推到了科学与社会伦理的边界。

为了确认MAOA基因突变和暴力之间的关系,年,有一篇著名论文发表了。

从年开始,为了研究幼年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后是否更容易出现暴力倾向,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科学家寻找了个在正常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和遭受过家暴的孩子,跟踪了他们从3岁到26岁的成长历程,观察他们成年后是否容易出现行为障碍、反社会行为以及严重的暴力犯罪。

结论表明:“在具有MAOA基因突变的孩子中,家暴因素才是对孩子长大以后是否出现行为障碍的显著影响”。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也即是说,哪怕携带该基因的人有犯罪倾向,但只要其从小接受正常教育,也并不会比普通人更容易犯罪。脑内肿瘤和精神疾病也并不会比其他人更具暴力,相反,科学家指出滥用酒精和毒品会给神经回路造成损伤,导致暴力行为。

暴力或许与大脑基因有关系,但更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强相关;大脑当然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我们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反过来训练大脑。

研究大脑,可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大脑是如何控制暴力行为的,这些研究或许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阻止悲剧重演。而当我们真正能够认知清楚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时,我们离了解自身才又更近了一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