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情绪,相信每个人都会认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带着情绪醒来,又在情绪中睡去。我们每天经历的任何事,都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而我们对所有外在际遇的反应,也都是由我们的情绪决定的。
试想一个场景,在机场的检票窗口,大家都在按秩序排队检票,准备登机。突然有个人堂而皇之地插队。这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下周围人,就会发现人们的表现很不一样:
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皱起了眉头,轻声嘟囔着什么;
戴眼镜的小伙子抬头看了看,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
一个花白头发的妇女走上前去,和插队的人理论;
一个衣着光鲜的绅士走到服务窗口,请工作人员维护自己的权益。
你看,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因为不同的情绪风格,而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和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呢?情绪风格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吗?《大脑的情绪风格》这本书,从神经科学与情绪神经机制的角度,为我们揭秘了答案,让我们能够学会识别和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获得幸福的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戴维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当今最杰出的神经科学家之一,他是情绪神经科学创始人,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并被《时代》周刊选入年度“世界百大影响力”人物。作者通过近30年对情绪的研究和梳理,在脑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六个维度,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帮助我们改造自己的大脑和情绪特征,主宰自己的情绪风格。
情绪风格和大脑机制的关系
回想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当时的认知心理学家的眼中,情绪只是一种对心理学研究的阻碍,根本无足轻重。很多心理学研究者都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大脑产生的,而情绪则是由心产生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完全没有关系。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指出,将情绪与大脑对立根本就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的情绪风格和大脑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有一个著名的医学案例。一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铁路建筑师因为一次意外,导致铁棍穿过了他的大脑额叶。让人惊奇的是,这完全没有影响他什么,他依旧可以自由行动和正常思考。可是,他身边的人却渐渐发现,菲尼亚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的菲尼亚斯非常温和,谦虚又稳重,可是现在的他却变得善变,不靠谱,经常无缘无故地生气,甚至动辄破口大骂。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铁棍刺穿的是菲尼亚斯的大脑前额区域,而大脑前额区域是掌管情绪和高级认知技能的地方。
菲尼亚斯盖奇和刺穿颅骨的那根铁棍
这就证明,大脑的前额皮质对于情绪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因为在此之前,科学家都一直认为前额皮质只负责理性的思维,没想到居然还负责掌管情绪。
那么,不同的情绪和我们大脑的前额皮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作者偶然发现,右脑的前额皮质更容易被消极的情绪激活,而左脑的前额皮质更容易被积极的情绪激活。
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首先选择了一些成年志愿者作为实验参与者,为他们播放不同的视频,并给他们戴上了电极帽,用来捕捉脑电信号。
结果证明,当志愿者观看可以引起积极情绪的视频时,左前额皮质变得非常活跃,而观看引起消极情绪的视频时,右前额皮质会被激活。随后,作者又分别选择了10个月的婴儿和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的结果仍是一样。
至此,作者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证实,那就是:不同的情绪确实会激活大脑不同的区域。
不过,作者对情绪的研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作者在研究中发现,虽然在观看欢快的视频时,同一个人的左脑比右脑要活跃的多,但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左脑活跃度,却可以相差%之多,而这些差异与不同的大脑活动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情绪风格的思想,也正是在这时诞生的。
什么是情绪风格呢?情绪风格,就是指情绪反应在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情绪风格。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情绪风格也不相同。
作者通过对情绪的神经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后,提出了情绪的六个维度,也就是情绪的六种风格。每一种维度都对应一个从左到右变化的区间,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把每个维度的坐标轴想象一把成从1到10的刻度尺。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对应的位置,或者说是分值也不一样。
这六种情绪风格中,每一种风格也都对应着一种具体的大脑机制。
第一种风格,是情绪调整。情绪调整是指当你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是会陷入崩溃绝望,还是会百折不挠地坚持到底;是会激发斗志,还是会彻底放弃。
情绪调整能力强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迅速地使自己的情绪恢复,而情绪调整差的人则需要缓慢恢复。
比如,在和伴侣吵架后,恢复缓慢的人会郁闷生气一整天,而恢复迅速的人呢,转身就忘了。
情绪调整能力主要和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杏仁核是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当我们感到焦虑、恐惧或者危险等消极或痛苦的情绪时,杏仁核就会被迅速激活。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我们大脑的左前额皮质会向被激活的杏仁核发送抑制信号,让它消停下来。左前额皮质与杏仁核之间的神经通路越多,情绪恢复得就越快,神经通路越少,恢复得就越慢。
第二种风格,是生活态度。生活态度,是指面对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乐观还是悲观。
比如,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会相信未来十年,自己会比现在更好;而生活态度消极的人会认为未来十年,自己会过得不如现在好。
从大脑运行机制来看,当我们在预期某种奖励或令人愉快的事物时,会激活大脑中一组叫“伏隔核”的神经元,于是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欲望和动机。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的积极情绪能维持很久,有的人却总感觉幸福感转瞬即逝呢?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前额皮质会向伏隔核发出信号,维持它的活跃性,告诉它:“加油啊,老兄!”可以说,伏隔核与前额皮质的活跃水平决定了一个人保持积极情绪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前额皮质输入的信号越多,伏隔核的活跃水平就越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越偏向积极;相反,前额皮质输入的信号越少,伏隔核的活跃水平就越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就越消极。
第三种风格,是社交直觉社交直觉,就是指你是否能清楚读懂别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或情绪状态。
比如,社交直觉敏锐的人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能留意到对方表情的细微变化,比如生气,或者不安。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说了一些让对方不高兴的话,自己却还不知道,那就说明他是一个社交直觉迟钝的人。
那么,社交直觉与大脑机制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负责人脸识别的区域,叫做“梭状回”,梭状回的激活水平越低,就越无法判断一张脸孔所传递的是什么情绪。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的杏仁核活动水平也高的话,他就很容易因为焦虑,而影响视觉对社交信号的捕捉。所以说,较低的梭状回活跃水平和较高的杏仁核活跃水平,是社交直觉迟钝的原因。
第四种风格,是自我觉察。这是指你是不是能清楚地了解内在的自我。
比如,如果你能在对孩子大叫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这么暴躁,不是因为孩子不吃蔬菜的后果有多严重,而是因为自己一路堵车所以很怄火,那就说明你的自我觉察很敏锐,否则,你就是自我觉察能力迟钝的人。
神经成像技术证明,大脑中决定一个人自我觉察能力的关键区域是脑岛,脑岛可以说是我们大脑的监控站,密切地监控着我们脖子以下的身体内部动向,比如心智、肝、胃等。一个人的脑岛越活越,自我觉察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
第五种风格,是情境敏感指的是,是否能区分不同社交场合的交往习惯和规矩。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到领导家拜访的时候,还和在自己家里一样随意,那他就是个情境迟钝的人,而情境敏感的人则会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合时宜的举动。
作者通过对后自动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海马回对熟悉与不熟悉的情境做出区分的,海马回是我们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短时记忆的存储,也负责使我们的行为更适合特定情境。情境迟钝的人的海马回活跃水平较低,而情境敏感的人的海马回活跃水平较高。
第六种风格,是专注力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指能否排除情绪等因素的干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比如,专注力强的人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可以集中精力办公,而专注力弱的人哪怕只是听到一点电视的声音,也很容易分神。
作者通过研究指出,我们的前额皮质对专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可以增强我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