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老早前说过,长期浸淫《红楼梦》的一个好处就是,要了解一个人,你根本就不用认识她,看看她的文字,就能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有人借解读《红楼梦》发一大通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牢骚,这就说明她身处的现实竞争激烈,她不能适应环境,需要借此缓解因前额叶皮层发育不成熟导致的情绪亢奋(我是最近才得知这种病态情绪原来还有这样的专业术语),故而需要借文发泄。
就像贾雨村未发迹前,借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抒发自己的弘大抱负。
过中秋节那天,他吟诵的一律一联一绝,就被甄士隐听到,甄士隐就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
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吋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随后,在酒宴中贾雨村借着酒意又吟诵了一首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不愧钟子期在世,他又再次听弦歌知雅意,从中听出了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就会显身扬名。
果不其然,贾雨村在他的资助下,很快就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再比如,宝琴故意对宝玉恶作剧,她剽窃了林妹妹充满哀怨绝望的诗作《桃花行》,对宝玉说是她写的。结果被贾宝玉当场揭穿。
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
宝玉了解宝琴与黛玉,他知道宝琴一生平顺,断做不出如此哀音,倒是林妹妹有家破人亡的经历,故能有感而发!
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听说,都笑了。
这些都是说明文如其人的例子!
重点要来了,下面我来教大家如何判断自带奴性的文字,由文字可知其人欺怂怕恶自带奴性,八九不离十。
就拿贾政来举例吧,其实我原本是想举一个女人说话自带奴性的例子。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芥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贾妃亦嘱以“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贾政这段文字暴露了他以皇恩为重,完全体会不到女儿身处皇宫一腔幽怨的感受。
所以,他的含泪就让人莫名其妙,如果他是顾惜到女儿身处皇宫不易而流泪,他就不会说出如此不伦不类的一段话。
面对亲生女儿,他不造作自然而然流露真情不香么,可他一个老父亲在女儿面前硬要说出这么一段拿腔捏调,让人看来别扭又肉麻的话。
读罢,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觉得他一个文化人,比目不识丁的刘姥姥说出来的话更粗鄙,更让人觉得恶心不适!
贾政其人不就是这样的一个欺怂怕恶的人么,对外唯唯诺诺只会妥协,对内色厉内荏一言不合暴打儿子,彻头彻尾一个奴性小人!
这种自带奴性的文字,任你怎么装腔作势,会看文字的人一眼看穿,懂得都懂!
如果能长期浸淫《红楼梦》,读者也会有这种看文字读懂人的本领!
注:诗绿凤专注于写专栏,今天偶尔抽出30分钟写就此文,权当娱乐!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