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脑膜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笛卡尔的错误一点点解读 [复制链接]

1#

有一个“缸中之脑”的哲学思想实验,假设从人体上取下脑袋,将其放置在营养液中,按照和真实世界一样的方式刺激神经,一些人相信这样一个大脑也会有正常的心智体验。在科幻电影当中就时常出现这样的桥段,把脑子放在培养基当中,再加一个躯体就可以让人复活。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认为思维是存在的前提:

我知道“我”是一种物质,其全部本质或性质就是思考,而它的存在并不需要空间,也不依赖于任何实在物质;所以这个“我”就是我所说的灵魂,独立于个体,比后者更容易理解;即便没有躯体,灵魂也不会消散。

这是笛卡尔所说的身心二元论,心智和躯体是分开的。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在《笛卡尔的错误》当中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反驳。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先驱,他认为心智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来源于整个有机体。而对于上述的缸中之脑,他认为这样的大脑不可能有正常的心智,因为无法触发躯体状态的改变,也就是没有生存感。

《笛卡尔的错误》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盖奇的例子结合脑成像和损伤分析,提出情绪与理性的关系与我们传统的认知是相悖的;第二部分是聚焦情绪和感受,提出躯体标记假设来解释情绪和感受如何在理性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从具体假设和演化证据上来反驳二元论。

全书不能说简单易懂,但也颇为有趣。以我的理解,心智产生于大脑是没错,但大脑和躯体是交互的。他从神经生物学方面,阐述了自我,整体来说,原先认为的自我或者心智或者精神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许都可以从生物层面来进行解释。人一部分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一部分是作为有机体与周围环境与自身内脏,器官相互交融所形成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情绪和感受会是理性的一部分。

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生存导向的,那些先天的倾向性表征通过神经和化学作用产生的感受情绪,让躯体形成了一个状态,这就是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教授所说的躯体状态,这些情绪感受对应一个结果,这就是躯体标记。好比我们看见树丛在动时就会产生危机感,即便我们并没有看见树丛后面的危险物,也会自发做出决策:逃跑。再比如你曾吃芒果过敏,那么再次看见芒果时,你就会产生恐惧厌恶等情绪,而这些躯体标记让你远离芒果,也就是远离危险。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我们的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进行了合作。

我们似乎都认为用情绪感受来做决定是低阶的行为,都强调要冷静,不要受情绪的控制才能做出好的决策。书中介绍莫尼斯采取了额叶切除手术来治疗那些情绪急躁的患者,把额叶切除之后他们整个人就会变得非常的安静,“仿佛换了一个人”,但他们的决策能力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整个社会推崇镇静品质的时候,可能我们忽略了情绪在我们整个理性当中的重要的作用。

作者认为情绪和感受是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和感受的作用机制和理性推断的大脑回路系统是交织的,在本书当中也研究了绝对理性的缺陷。一个侧腹额叶损伤的脑伤患者,在冰面上开车显得一点也不紧张恐慌,也丝毫没有受他之前看见的一个事故的影响,但是他却花了大半个钟头来分析比较到底选择哪个日期来会面。他没完没了分析选或者不选某个日期的理由,所有可能都列举一遍。这也就是自动化的躯体标记机制在许多方面的好处,因为这个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很多选择,帮助我们建立整体框架,而不用沉迷于那些数据分析,只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用推断和推理作更好的选项。好比选日期的问题,躯体标记系统会帮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是可笑的,然后就随便找个方法选择一个日期就行了。

玄幻小说当中经常提及修炼真元,可以类比本书的一些内容。我们都是在逐渐的培育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心智并不是仅仅只有大脑来完成,还要吸收各种天地精华,灵丹妙药和身体骨骼的精进。我们每刻每刻都在变化,脑回路的表征也时刻在整合更新,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注重大脑知识的接受,还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